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4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根据“我”和老余的行踪顺叙故事、运用插叙表明原委的写法。2、体会本篇标题的深刻含意。3、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故事的波澜起伏。教法选择:朗读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傲霜斗雪的松是坚强、高洁的象征;不娇媚、洁白如雪的梨花该象征什么呢?走进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答案。二、品味课文:想象梨林之“美”1、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景、物、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美点,以“这里的美,你看(想)”的句式描述出来。2、梨林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在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品读,发言交流。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谢谢你们,美的发现者。梨林美在环境清幽、美在姑娘漂亮、美在主人热情周到、美在过路人间的相互关爱。理解茅屋之“爱”1、在这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虽是孤单的,却给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文中哪些人得到了这种方便?(“我”和老余、瑶族老人)2、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遇着小茅屋?小茅屋条件如何?他们感受如何?(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3、茅屋虽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不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他们享受了方便,是否一走了之,不再回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这样做很是辛苦、劳累,但他们高兴吗?(报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结:茅屋虽小,但它充满了爱,享受过它的方便的人,都尽力为它做点什么。三、探究主题评读文章之“新”1、让这么多的人一一受惠,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那我们来看都是谁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解放军建茅屋、梨花和梨花妹妹照料、瑶族老人送米、我们修葺茅屋。其实他们都是向雷锋学习助人为乐。层层设置悬念,逐层解除悬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逐步呈现。从文章内容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可见本文是顺叙中套插叙。一次误会激起一层浪花,作者就一次次设置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悬念迭起构思新。)2、文章标题是“驿路梨花”,文中几次写到梨花,找出来,读一读。然后理解梨花的多重含义。(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花似人,人似花,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第二个特点:驿路梨花标题新。)3、文中是如何表现雷锋精神的?(本文突出之处就在于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相对独立的事件上,而是抓住了事例间十几年没有中断的本质上。雷锋精神激励了解放军,解放军的行为又感染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行为又应县风格了后来一系列的人。尤其是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既富有诗意,又暗含了主题“雷锋精神代代传”。这是第三个特点:雷锋精神立意新。)小结:学习本文悟三新:悬念迭起构思新,驿路梨花标题新,雷锋精神立意新。四、拓展探讨: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你怎么看?(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美丽的梨花,简陋的小屋,一波三折的感人故事,我们赏析了“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意,理解了“雷锋精神代代传”的主题。带着发现的眼光,运用设置悬念、一语双关的手法写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41
上一篇: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二课时    下一篇: 第15课《驿路梨花》课堂实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