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导学案七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过程与方法1.以完成“思考探究”第一题为重点,用5分钟时间,略读全文,完成习题。2.指导学生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3.引导学生略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再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从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方面,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学习重点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学习难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学法指导略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作品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9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二、字词积累1.字音驿路(yì)陡峭(qiào)竹篾(miè)着急(zháo)简陋(lòu)喷香(pèn)露宿(lù)修葺(qì)菌子(jùn)麂子(jǐ)撵走(niǎn)2.词义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恍惚:指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使人承受不起。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整体感知1.找出本文的线索。本文以“梨花”为线索。2.画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第一处:第4~6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第27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第37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4.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36),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究深层探究1.课文写了哪些人?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修建小茅屋、照料小茅屋、回报小茅屋,只是为了方便后来人,让这片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得以传递。作者描写小茅屋,则是为了让这种淳朴的民风、乐于助人的精神、善良的美德被更多的人知晓、学习。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2.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3.瑶族老人为我们讲小屋的故事,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解开悬念,同时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4.“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有什么作用?设置了三次悬念。第一次悬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次悬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次悬念: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

 

驿路梨花导学案七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 驿路梨花》导学案    下一篇: 驿路梨花导学案(教师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