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2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陶寺遗址铜器星纹镜(齐家文化)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母癸(guǐ)爵高20厘米爵为酒器,亦是最基本的礼器之一。此爵流口上翘,且略弯为弧状。双柱距流稍远,柱顶呈菌形,并饰以涡纹。兽首鋬(pàn),鋬内有铭文“母癸”二字。壁身较直,中部饰目雷纹一周。圜底,三棱形锥足,外撇。此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是商代后期的典型器物。觚(gū)鱼盉(hé)商周时期通高18.7、口径10.2厘米盉为盛酒器或温酒器,古人也用它来调和酒水以节制酒的浓度,因而《说文解字》称:“盉,调味也’’。此盉有圆盖,盖面隆起作弧形,内铭“鱼’’字,盖顶有半环形钮。盉口外侈,束颈,扁鼓腹,圜底,下有半圆形柱足。前部近颈处有管状流,后部有带形鋬,鋬内铭文“鱼”。器盖边缘及器颈处各有一周云雷纹。整体造型质朴而雅致,为商代中后期较为流行的式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墨子》卷十一《耕柱》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问鼎中原)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鼎在我国历史上象征意义是什么?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据有关专家估计,铸造司母戊鼎所用金属料可达1200千克。......在河南安阳苗圃北地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直径为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这种坩埚,每个至少可熔铜200千克左右,因此,只要有六个这种大型坩埚就足敷铸造司母戊鼎的熔铜需要了。——宋淑悌:《司母戊鼎的X光检测及其铸造工艺》,载《东南文化》,1998年第3期在殷墟和郑州商朝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都有比较细致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的。——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商朝能够铸造司母戊鼎的条件?分工细致;技艺专精:规模大。甲骨文含义: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属于语言的范畴,我们说它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较好理解。它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李一:《甲骨文与青铜纹样再利用的教学探索》,载《美术大观》,2014年第8期甲骨文在汉字起源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来源青铜器制造出现发展功用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期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采用“泥范铸造法”,如司母戊鼎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后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甲骨文定义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出现商朝内容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天文历法等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造字方法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假借等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22
上一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19    下一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