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本课总体设计思路】鉴于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且本课在现在展开教学,初一学生对汉朝的历史知识不熟悉,包括本课的所有历史背景,所以我想本课的设计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越能够通俗易懂,越能够浅显地让学生让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解并感受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就更容易有效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以重游丝绸之路为主线,把烦琐复杂的历史知识融入到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中,整节课按照“坎坷丝路忆英雄”“友谊丝路促交流”“畅通丝路强管理”“崭新丝路创辉煌”四个环节并配合我校的“五环”教学来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长了知识,完成了课程标准的教学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口、动脑等多项能力。【一、说教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选自《中国历史》(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本课着重讲叙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尤其是丝绸之路对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本课也与当今“一带一路”战略有紧密关系,可以借古论今,拓展学生知识面。但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上,还是有一定难度。【二、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能够正确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2.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三、说学情】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与生动的课堂,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为此,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梯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朗读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作用。【四、说重难点】1.张骞通西域是本课重点;2.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是在学习。创设情境法:从开头的导入到中间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置身历史的时空感,去体察历史的风云变幻,从而理解分析历史现象。谈话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交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收获学习的成果。【六、说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通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预习案、教师批改预习案,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二)新课讲授前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小组合作讨论,公布答案。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新课中重点突破,形成高效课堂。(3—5分钟)(三)新课讲授(学生为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打出本课课题《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让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做到有的放矢)(1)了解西域的概念、张骞(qian)两次出使西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2)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线路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2.重游丝路,导入新课(1)目睹这满目的黄沙,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魂牵梦萦的峥嵘岁月。这堂课,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卷帘,拂落岁月的风尘,跟随汉朝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一起,重走丝绸之路。(2)播放丝绸之路的视频,提示学生仔细观看,发表观后感,教师总结视频中丝绸之路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再让学生齐读“丝绸之路”的概念,加深印象。3.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分工明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小组:西域的概念第二小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第三小组:张骞出使西域的精神给我们的启示第四小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图第五小组:丝绸之路的作用第六小组:西汉、东汉如何加强对西域的管理◆(邂逅丝路:坎坷丝路忆英雄)(一)、张骞通西域:西域具体在哪呢?我们一起来看图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投影:神秘的西域地图):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提到玉门关、阳关你能想到什么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投影):让学生朗读诗句,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教师引导:连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说明什么?——生:遥远、荒凉出了阳关就没有亲人朋友,又说明什么?——生:陌生:西域是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师:西汉初年,西域有许多小国,有的还受到匈奴的控制,更加说明西域危险。那么这样一个荒凉、遥远、陌生、危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教案
上一篇: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下一篇: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表格式)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