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9课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练习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下列有关“淝水之战”的说法,正确的是淝水之战是汉族政权与匈奴政权之间的战争东晋政权势力强盛,因此打败前秦C.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D.前秦统治者顺应民意,率各族人民进攻东晋2.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3.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C.改穿汉服 D.学说汉语4.北魏孝文帝说:我魏国的祖先源自黄帝,我们要回归正统,把拓跋氏改为黄帝子孙的元氏。从中可见,北魏孝文帝具有A.以农为本的观念 B.闭关锁国的意识 C.富国强兵的愿望 D.民族认同的思想5.“……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的是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7.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代特征是A.民族交融B.国家统一C.中外交往D.经济发展8.如表所示,下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步六孤陆独孤刘A.改官制 B.禁胡服 C.通婚姻 D.改姓氏9.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他的目的是A.恢复北方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C.为逃避北方的战乱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10.北魏孝文帝最重要的贡献是A.确立郡县制B.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C.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D.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 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 刘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2分)(2)小魏同学认为材料反映的事件削弱了北魏的实力,激化了民族矛盾。小魏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12.材料论述题(共12分)鲜卑拓跋氏迁都洛阳后,“胡食”之风渐播中原,饮食中肉、乳类食品比重不断增加。洛阳居民肉食品以种类分,主要有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羊肉,汉人喜欢的猪肉,及很大程度上受到南方饮食习惯影响而渐至风行的鱼类水产品。在各类肉食中,鱼类数量少,却是洛阳士庶各阶层喜食之物。这一时期粮食加工的先进方法,“碾石岂簸,皆用水功”。加工谷物的一整套过程,脱壳、去糠、磨粉皆利用水力,效率大为提高,“日所毁半,比于陆碾,力利过倍”。在主食供应充足的基础上,肉乳类食品、果蔬、酒、茶以及游宴使洛阳的饮食显得多姿多彩。——————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北魏饮食风貌的变化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2分)(2)从以上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历史解释有理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内在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1.C2.C3.D4.D5.C6.B7.A8.D9.B10.C11.(1)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2)不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6分)12.(1)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2)观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或改革能推动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2分)论述:孝文帝的改革使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与汉族趋同,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先进的汉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使少数民族文化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与发展。(3分)总之,有效的改革能促进民族融合,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解析】(1)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建立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力排众议进行改革,史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本题材料反映的北魏饮食风貌的变化就是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2)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根据本题材料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孝文帝的改革使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与汉族趋同,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先进的汉族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孝文帝改革使得少数民族文化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与发展。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9课同步练习
上一篇: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    下一篇: 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