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内容简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56个民族大合照图片导入讲授新课: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1.淝水之战东晋建立的同时,北方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十六个不同的政权,统称十六国。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是何时结束的?北方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苻坚。他重用汉人王猛,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过渡: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1)布置任务:在教材上找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作战双方、兵力、结果、影响。(1)时间:公元383年。地点:淝水。交战双方:东晋——前秦。兵力:东晋8万,前秦80万。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影响: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故事会:用“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讲述淝水之战的大致过程。播放动画。(3)动脑筋:为什么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从前秦方面看: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前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前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苻坚指挥失误。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4)从以少胜多方面考虑,淝水之战同此前哪几次战争相似?讲述: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2.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后期,鲜卑拓跋姓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过渡:在北方的民族融合趋势中,假如你是北魏的皇帝孝文帝,你会怎么做?(2)推行汉化措施讲述:从迁都洛阳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很大。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①阅读史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哪些措施?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如图)/材料三鲜卑族姓氏变革鲜卑姓汉姓拓拔元丘穆棱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楼材料四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材料五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材料六孝文帝时,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而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3)阅读材料,讨论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材料一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4)动脑筋①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死后多用“孝”字作为谥号,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②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民族融合的表现展示“北魏时的洛阳”和北魏陶瓷、胡床等图片,提出问题:当时北方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人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①服装方面:“胡人汉服”“汉人胡服”。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zh()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子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上一篇: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表格式)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