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北魏政治及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概况2、了解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3、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方式、内容和影响【旧知复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学习过程】一、淝水之战(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内容的标画)1、淝水之战的背景?2、淝水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目的、兵力对比、结果、特点、典故?3、淝水之战的影响?小小历史分析家: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失败了?史料一(前秦):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八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史料二(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史料三(前秦)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材料补充: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内容的标画)1、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的基本概况?(时间、民族、都城、统一时间、影响)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原因)?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小小历史评论家: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一:魏孝文帝五岁即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为了缓和民族矛盾,解决统治危机,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这次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北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所以孝文帝改革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是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史料二:孝文帝改革后不久,北魏就走向分裂。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结果,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孝文帝是“千古罪人”。思考: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方法指导:如何评价历史改革?1`、要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看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不能以改革家的生死论改革的成败。2、要以改革的主流影响为评价依据,不能因为少数负面影响而否定改革。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内容的标画)1、北方民族交融的方式和表现有哪些?2、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3、北方的民族交融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连连看:民族交融的方式和表现1、历史照进现实:(每个同学想一个词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身边的少数民族及他们的文化习俗?知识补充: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当堂检测】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不包括()A.投鞭断流B.退避三舍C.草木皆兵D.风声鹤唳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上逐渐与汉族趋同B、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C、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促进了民族融合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B.增加财政收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4、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的现象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鲜卑人在学校中学习儒家经典5、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曹魏、北魏B.西晋、北魏C.前秦、北魏D.前秦、东晋教师寄语: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上一篇: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