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历史上《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2.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3.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4.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6.有人说:“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请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7.“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8.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C.维新变法推翻淸朝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9.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组织强学会 B.创办《时务报》 C.百日维新 D.公车上书10.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A.取得了巨大成功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1.小明和小红看一本历史画册,两人对书中谭嗣同被杀、戊戌变法事件失败原因而争论不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绪帝没有实权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二、判断题12.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13.在戊戌变法期间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是梁启超。()14.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综合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材料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材料三: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1)根据材料一,概括光绪帝主张变法的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危难、民族觉醒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一些头脑清醒的当权者,已经感受到了清朝统治的严重危机。他们认为:中国文式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摘编自李时岳《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材料三“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与西方相比,主要的落后之处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行动?(2)材料二中图一历史人物牺牲于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与图二有何关系?这场战争和材料一中“头脑清醒的当权者”采取的行动间有何关系?(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的主要理由,并指出维新派提出的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

 

八年级历史上《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练习:戊戌变法    下一篇: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