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教案三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2.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4、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5.理解关键词句,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3.理解关键词句,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第一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海澄,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三、 解题,背景介绍本诗写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四、 朗读指导—初读 请谈谈你理解的新诗和旧体诗的区别。第一步:根据诗歌的停顿和重读提示,学生试读两次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   ( 艾ài  嘶sī  哑yǎ)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二步:听

 

我爱这土地教案三
上一篇:我爱这土地教案、课件及素材    下一篇: 人教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