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11.最苦与最乐【学习务】1.掌握“恩、赔礼、契约、卸却”等词语的正确写法。2.掌握“如释重负、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3.正确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辨析课文的论证法,理清课文的论述层次和论述角度。4.感悟课文整句的特点和作用,理解设问、反问在课文中的作用。5.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知识储备】1.启:近代资产阶级改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宣传西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面的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受了人家的恩慧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陪礼,这就连这个人地面也几乎不感见他。B.凡嘱我自己打主意要作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已立了一种锲约。C.即然这苦是从付责而生的,我若是将责御却,且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D.越是圣贤毫,他负的责越是重大;而且他要把这种种责拦在身上,肩头的担子重没有放下的时节。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1)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后的轻松愉快。(    )(2)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重大。(    )(3)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4)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法。(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有答案)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导学案(教师版)    下一篇: 最苦与最乐教师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