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望岳》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望》教案【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甫的《望》) 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望》。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二: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三: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甫眼中的泰山有特点?从哪些地看出来? 2、诗题叫《望》,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1):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和“岱宗夫如”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2、“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会当”两句:由“望”想到了将来的“登”。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四: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背景介绍: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五:练习巩固 1、《望》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

 

《望岳》教案
上一篇:《望岳》教学设计6    下一篇: 《望岳》教案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