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登 幽 州 台 歌 学习目标:1、知识与:①了解相关的文学识,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内容及主题。②学习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歌内容。2、过程与法:①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大意和主题。②通过反复诵读文章,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艺术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壮难酬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报国之情。        学习:学习目标1—①②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预习案(自主学习,我能行)一、文学识1、子昂(659~700),字     ,梓州射洪(今射洪县)人。代     ,初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右拾遗,后世称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慷慨。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简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大有“汉风骨”,被誉为“诗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七首》7首和《登幽州台歌》等。2、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尽忠、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3、题目台:是古代一种高大的建筑物,非一般土台。  幽州台:即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昭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国耻,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衍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幽州(今比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今夭就只剩下京郊的一处荒野之地。(了解此台,多古词中关其典故即应刃而解)二、指导诵读,自由朗朗。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上一篇:登幽州台歌学案    下一篇: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