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声乐集体课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7-09-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与普及,由此派生出的“特长教育”不断壮大,部分中学担负起相当于音乐学院附中的教学任务。其中中学声乐教学沿袭了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个别课为其教学基本模式,从而给声乐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对学校而言是“高投入”“低产出”,原始的“一对一”个别声乐教学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普及音乐教育”与实现部分学生步入本属“贵族”音乐学院的梦想。

  此外,声乐集体课教学在中学具有可行性:

  第一,他们中大部分变声期已结束,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变声期出现在初二至初三,这一时期是中学生心理、生理变化的必然阶段,会给学习声乐带来一定困难,而进高中后这一时期已基本渡过,有利于声乐学习;

  第二,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声音都是自然白声,不存在程度深浅而导致进度不统一,这也给集体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他们已习惯了初中集体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与个别课相比,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可减少畏惧和羞涩感。

  因此,在高中采用声乐集体课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可能的。

  二、具体做法

  声乐集体课的基本特征是几个或更多学生共上一堂课,用统一的计划、内容和要求,教师集中做示范和讲授,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具体分为讲授示范、回课、教学评价三个环节。

  先可根据需要按男女生,或不同声部组成集体课教学小组,每周两次课,一次两课时,第一次课讲授示范,留几分钟答疑。第二次课回课,留几分钟总结。

  以《长城谣》(潘子农词,刘雪庵曲)为例,学习时可用D调,完整演唱用F调。

  (一)讲授示范

  12 34 | 54 32 | 1 –||  a

  1、先进行气息与发声练习,打开学生喉门,如半打哈欠式,使其牙关打开,喉头下放,咽壁抬起,气息通畅,并处于兴奋状态。针对该歌曲歌词中“a”母音较多,练声曲可用“a”练习                    ,然后用歌词中的“万”

  “长”“乡”“香”“殃”“当”“方”“丧”“忘”“强”“样”等字来练习,这些字在歌曲中都处于强拍或强位,相对时值较长,而母音却是统一的,对初学者打开腔体帮助较大,练习时要求字头清晰,字腹饱满,气息流畅,除教师做示范外,也可请悟性较好的学生做演示,并指出其优点或缺点。

  2、向学生呈示事先准备好的板书或投影,简单介绍,由教师作范唱,或放录音、录像,学生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新歌曲的情绪、结构、换气、咬字、速度、节奏、文字处理及表演等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最后由教师用钢琴带学生一起视谱和熟悉歌词。

  3、布置作业,要求给歌词注上拼音,并大声朗诵,练唱时歌词要与练声相结合,并对着镜子练习,做到声情并茂,最后背唱全曲。此外,务必在指定学习笔记上,每周写一点学习心得。

  (二)回课

  就是点学生上来在教师伴奏下演唱,全体学生自始自终参加,每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打断,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的效果,每次课点人尽可能不重复,争取人人参与,待学生唱完后,老师再作指导,包括声音训练与歌曲演绎。

  最后几分钟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本周突出问题提起注意,并作系统全面讲解,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评价

  这是声乐集体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即可以在学生回课后,在统一设置的学生学习笔记上写上简评,指出不足和优点,并打分,累计平均分作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50%,取出期末总成绩,这样既重视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对学生日常学习是一种督促和鼓励,避免平时“每周一歌”靠考试前突击,也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全貌。另外,定期组织观摩,每学期设两次考试和至少一次艺术实践,可以请校领导,可以请班主任及家长来当观众,以达到更好的锻炼目的;也可组织艺术节、文艺汇演或合唱等形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观看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会或看录像。

  声乐集体课有个别课所不具有的优势,(1)集体课大大降低了声乐教师在数量上和教学时间上的成本投入,对缓解学生多、师资少、教学任务重的矛盾,起到一定作用;(2)它的上课方式,集体参与,可使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它的回课方式是小演唱会的形式,强化了课堂的艺术实践气氛;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机会锻炼了学生实际演唱能力;(4)它的教学评价方式督促一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效果,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全貌。

  当然,集体教学只适合在一定时期内,高三应考阶段或参赛前,还得个别辅导。此外学生还必须学习一定的钢琴、乐理和视唱练耳知识,只有这样将来才可能成为一名高素质艺术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究    下一篇:歌唱过程中的喉头下放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