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谈科学教学应重视环境教育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努力提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中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化学教学  环境教育

  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化学及化工生产技术在人类的进步中作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因环境问题大多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本文就为什么要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开展讨论,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为什么要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是指人类生存所涉及的整个范畴,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养育了人类,人们为了让环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在不断地改造环境,扩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这种人为的改造和利用,可使环境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的需要,但也造成了人为对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生命。从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淡水缺乏,土地沙漠化,有毒化学品等方面来看,其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上看,有70%属于化学物质,而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科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科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我国的环保工作在近几年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化学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能源污染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朱镕基总理曾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可见,认清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将来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的栋梁之才,培养他们先进的环境观比建造多个环保工程要有益得多。因此,只有通过环境教育,才能使他们了解当今的环境状况,认识到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使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一个极好途径。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化工产品、化肥农药、装饰材料、塑料制品等应用广泛的今天,让学生学习一些环境保护知识,多了解这些污染物的产生,性质及危害,以便主动地对这些有害物质加以适当的防治和处理,预防或减少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及自身的危害。

  三、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不能脱离教材。新课程科学教材,包含许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已经十分重视环境知识教育。如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自然界中氧和碳循环》中,除了介绍氧碳循环的知识外,对臭氧、温室效应等知识都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二氧化硫》的学习,可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转化,危害及二次污染物硫酸,硫酸盐颗粒的形成过程及危害。通过对臭氧的性质的介绍,了解臭氧对人类的保护作用及臭氧层出现稀薄现象的原因。其中也可适当介绍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和污染现象,如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的形成和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又如第三节《空气污染与保护》就是专设的环境教育,其内容谈及“大气污染及防治”、“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水污染及防治”、“酸雨”等专题资料。教师在这一节中要充分重视,要尽量讲得具体、生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如介绍什么是环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发展史,污染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环境问题的确严峻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注重体验,在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育,更具有直观性。因为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产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需要,更加深了对环境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学生实验要特别强调实验废弃物质回收和处理,使学生养成不随地乱扔废渣,乱倒废液的良好习惯。在做有毒气体(如SO2,CO,Cl2等)放出的试验时,组织学生探讨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的改进,如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污染,也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必要性。

  3、联系实际,在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学生不仅在课堂和实验中接受环境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课余时间,身体力行,参与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接受系统的环境知识教育。虽说参与活动并不是环境教育的目的,但它是环境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实现环境教育所要达到的各方面能力的一个根本途径。因而,科学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外,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环境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如在“垃圾中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外环境,附近的工厂,废品收购站等实地调查当地的污染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危害性,增强环保观念。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活动纪念日(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开展专题活动,听专题报告,专题讲座,看专题展览等,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环境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环保行为。

  环境教育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重视环境教育,让学生接受先进的环境意识,初步掌握改造环境的知识,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奚且立  刘香英  郭安然《环境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教学与实验》2003.6

  2、高剑勇  王租浩 《化学学科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科学探究中习得无助现象的成因与干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