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演唱歌曲”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然而,现在小学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学们变得不爱唱歌了,一节课中真正投入歌唱的同学寥寥无几,有的开口唱则似“牛”叫,乱成一片,音乐的美感所剩无几。这着实让人困惑,以前只听中学教师有这样的抱怨,如今这种现象却越来越小龄化了,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时课堂上的他们了,然而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找到一个好的歌唱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歌唱,且快乐地唱。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学习和了解,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歌唱,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1、从聆听、欣赏培养兴趣。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在新歌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大家安静、专心地听第一遍。“人们总是在动人的音乐中感受到悲伤、希望、欢快等情绪,那么在这首歌曲当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呢?”这时,教室里响起旋律优美回荡的歌声。随着歌声的流动,同学们的脸上流露出认真、安静、享受的神色。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领会歌曲的饱满情绪。在欣赏结束后,我让他们谈起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声音、情感把握,这时候同学们的兴趣已经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

  2、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喜爱。

  一首好的作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运用教材,而不可照搬不误。科学地将优秀的课外音乐作品引入课堂,并与课内的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我在教学中常将一些学生熟悉又喜爱的歌曲拿到课堂上,例如动画片的主题歌《阿童木之歌》、《一休哥》,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七色光之歌》、《种太阳》等,学生唱起来个个感情饱满、真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思维敏捷,加上电视电脑等等多种信息的来源,课堂上他们当然不满足于书本的内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一开始上课时,不仅不愿意唱书本上的歌曲,还悄悄哼起了流行歌曲,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厌恶音乐课,与教师不配合的局面。为了把他们“拉”回到我的音乐课堂,我给这帮“小顽皮”提出了要求,首先告诉他们老师也很喜欢流行歌曲,但是必须要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如果完成得慢,剩下的时间就少,反之如果完成得又好又快,那么剩下的时间就是同学们自己的了,在这个时间里,同学们可以推荐自己喜爱的歌曲给大家,但是要介绍出歌曲的词曲作者,内涵以及喜欢它的理由。这样不仅有力地促进学生能够精力集中,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又能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不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近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音乐课。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关系,学生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所以,只有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之桥,取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真正地关心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老师,喜欢上音乐课。这样歌唱起来才充满愉悦,并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以至提高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4、让学生对识谱不再反感。

  记得曾经听过的一节音乐课,新歌教学就是不停地找机会播放歌曲,然后为了展示其“合作”形式,在无固定音高器具的支持下,让孩子们去自由体验与合作,然后分配打击乐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异常,敲的敲,唱的唱,说的说,平时活跃的更活跃,平时沉默寡言的更沉默,等到进入角色,已经花去了相当的时间,可是识谱的教学却一点没有。我认为,在歌唱教学,特别是新歌教学时,贯穿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不能循规蹈矩地学习,而应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总之,多运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歌唱的兴趣。

  二、美妙歌声从正确学习中来

  1、找到适合儿童的歌唱方法。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所以,找到最适合学生歌唱的方法,是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歌唱的首要条件。小学生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先让他们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所以在课堂上,应训练他们先发声后唱歌,先从适合的容易发声的中声区练起,并且要求以轻声歌唱为主,以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寻找共鸣位置,小心地逐步扩大音域,这样才不会损坏孩子们稚嫩的嗓音,歌声才会清晰、自然。例如第五册第一课中的歌曲《摇啊摇》,这首歌曲是上海方言的童谣。学生唱时,运用了我教的歌唱方法,唱起来亲切、自然,流露出他们对外婆的感情。

  2、通过模仿演唱学习歌曲。

  通过聆听歌曲,学生们对某些留有深刻印象的有表情的句法和清晰的语言,产生了模仿的意识。于是我让学生听完两遍的基础上,以“la”代替歌词,模仿范唱,跟着学习。为了纠正同学们在个别乐句中的音准偏差,我会通过钢琴上的弹奏加上教师的范唱,让学生来模仿演唱,引导他们体会一些半音、装饰音的运用所产生的色彩与表情。同时,我会通过正确的范唱来纠正他们错误的发声方法,比如小学生唱歌经常会大声喊叫,气息浅,通过正确的范唱能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来表达歌曲。

  三、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孩子快乐歌唱。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课堂教学重要的手段。音乐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我们要让孩子的情感通过音乐,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教师则需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为孩子情感的表达创造充分条件。

  1、音乐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音乐课堂必不可少的过程。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目标和学生心理特征,按照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如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片段,提问:有一只小乌鸦不停地穿梭在野菊花丛中,发生了什么事呢?全体同学神情专注地边看边说动画片中的人物名字:小乌鸦和乌鸦妈妈。我顺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这样在语言的衬托下,环境创设顺利开展。

  2、让歌声插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天真稚嫩的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授《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这首歌时,我让学生们闭着眼睛想象自己正在梦中的感觉来演唱歌曲,同学们很快找到了在梦境中的感觉,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歌声轻柔动听。

  3、在感受音乐中学会歌唱,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美。

  乐者,心之动也(乐记·乐象篇)。这就是说,音乐是内心活动的表现。新一轮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指导我们的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这正符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勇于探索的特点。因而,在歌唱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爱表演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对新授歌曲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即兴自编表演动作。然后再将学生动作优化组合,形成一套优美、完整的歌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创作与表现能力。例如,在教授歌曲《蝈蝈和蛐蛐》时,在基本掌握歌曲后,我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表演蝈蝈“哥哥”和蛐蛐“弟弟”进行歌表演,同学们的动作诙谐幽默,不但巩固了京剧歌唱知识,而且在创作中体验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审美教育课程。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    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