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12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1.掌握“蓼溆、麈、操攮、掂掇、砒霜、”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操攮、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2.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二)过程与法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好习惯。● 教学难点(一)教学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2.分析、概括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法。(二)教学难点1.把握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法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图片及生平,插播视频《姥姥一进荣国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激发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2.分析讨论法。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安排:1● 教学结构与过程(新课导入)投影显示:作者的图片、生平及《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同学们:通过幻灯片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一、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写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姥姥。第二部分(第2~3):写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第三部分(第4):写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二、问题探究(板书)1.本文的结构该如划分?把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疏通字词,快速浏览课文,为课文划分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先让两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A组认为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写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姥姥。第二部分(第2~4):写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B组认为本文分三部分:教师提示、明确:虽然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但它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也有开端、高潮和结尾。所以B组的课文结构的划分,更为合理。2.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提示、明确: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12
上一篇: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公开课    下一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