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1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4课* 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2.分析、概括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3.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好习惯。【教学】分析、概括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好习惯。【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作者的图片及生平,插播视频《姥姥一进荣国府》(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新课解读】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了解作家作品,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1.(1)作家作品①作者名片:(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现存前80回为所著,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这些理想和主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红楼梦》以宝、林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绘了、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2)字词:调停(tiáo)   沉甸甸(diàn)   发怔(zhènɡ)岔气(chà) 促狭(xiá) 筵席(yán)(3)理解词义。①怪道:难怪,怪不得。②一径:径直。③发怔:发呆,发傻。④促狭:爱捉弄人。⑤筵席:宴饮时设的座位,借指酒席。⑥调停:安排处理。⑦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2.开端: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姥姥。高潮:写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结尾: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二、品读课文——人物形象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1.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是就拿姥姥来开涮、取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15
上一篇: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二    下一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