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的图片,写出三国名称及都城。(4)请谈谈你对材料二这一局面的认识。1.A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是操和袁绍,所以A项是正确的。2.B  200年,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208年,操和联军进行赤壁之战。3.D4.A  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5.A6.C  三国时期,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7. (1)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2)备。正确。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操,取得胜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3)A:国,洛阳;B:蜀国,成都;C:国,建业。(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反映了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可知: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的有利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及答案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