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1.下图是官渡之战的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战死C.操以弱胜强 D.为三国鼎立奠定2.在奠定操统一北的战役中,操的对手是A.袁绍 B.权C.联军 D.备3.苏东坡在《念奴·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是A.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操军队与联军C.权军队与备军队 D.操军队与备军队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这次战役中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军中多是北人,不习水战B.军中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联军偷袭军,烧掉其屯粮D.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6.操生活在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7.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建立的政权是A. B.蜀汉C. D.东晋8.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230年,东的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交流。台湾在三国时被称为A.台湾 B.夷洲C.流求 D.琉球9.东汉末年,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把汉献帝接到,“挟天子以令诸”B.实行屯制,保证军粮供应C.安抚流民,组织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10.建安十三年(208年),操亲率号称80万的大军,屯兵江北,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一触即发。下列关图片所示战役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场大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B.作战的双是操的军队与联军C.操在赤壁大败联军,统一北D.联军数量多操军队,且擅长水战,因而获胜11.下列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操的胜利而告终②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12.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B.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C.赤壁之战的影响D.东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2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免费下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