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各自的影响;蜀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过程与法:通过对两次战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难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操统一北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过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朝趋瓦解,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割据一的军事集团。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阶,共约37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有两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的民族大交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开始—三国鼎立。(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使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竟相回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课的兴趣。)(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创设情境,深入学习: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操)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是我国古代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 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操《龟虽寿》 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操怎样的向(怀有雄心壮,想要统一天下)2.问题探究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为实现其远大向,操做了哪些准备?(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重视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在北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操相抗衡的是谁呢?(袁绍)随着操势力的壮大,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设计意图: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之后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提示对内容进行圈画,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3.教师点拨你知道学习战争、战役应掌握哪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5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免费下载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16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