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人_______人_______时间_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基本史实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三国经济的发展概况【学习重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地位难点: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巩固落实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交战双:占据一带的______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________从都城洛阳接到,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占据河以北的______也实力强大。概况:_______年操声东击西,以少胜多,歼灭了袁军的主力意义:为以后_______打下了赤壁之战背景:操准备消灭南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概况:_______年,联军以少胜多,大败军意义:为______局面奠定了三国鼎立背景:赤壁之战后,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的统一。备占领了、的大部分和、云贵地区。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又抢夺了两湖地区:220年,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称帝,国号蜀:221年,______在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_______:222年,_______称,国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经济:操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蜀汉丞相诸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的开发。_______业经济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权派卫温到达________,加速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环节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什么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失败了呢?环节三: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由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环节四:当堂东汉末年,形成了多割据一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河下游的()A、操和袁绍  B、备和权 C、操和备 D、权和袁绍2、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是()A、备和权 B、袁术和袁绍 C、卓和权  D、袁绍和操3、《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而写的长篇小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性事件是()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丕称帝 C、221年,备称帝 D、222年,权称4、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5、“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4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