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18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是托物言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此文的前一篇文章是《桃花源记》,在理解敦颐的思想情怀的时候要和陶渊明的思想进行对比,让学生既理解如陶渊明般隐逸者的远离与无奈,又要理解如敦颐般泥淖中求高洁的伟大。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3.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      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      一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都习惯将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子,但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称莲为花中的子,并以一篇《爱莲说》而在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敦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来感受一下莲花的子之风。   二.解题   “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说”是古一代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的范。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那么本文的题目《爱莲说》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道县)人。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推崇孔的儒家学说,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 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   1071年,敦颐来星子南军(“星子”是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1179年,熹调南知军,满怀对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敦颐的曾直卿那儿得到他的《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石,立在池边。熹作诗道:“闻道移根井旁,花开十里不寻;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   四.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及节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18
上一篇:第16课爱莲说公开课教案    下一篇: 第16课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版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