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教学设计含反思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2. 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 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 掌握文言实词,翻译背诵全文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教学流程:一、导入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样的?2、禹锡被贬谪时,受到排挤欺压,居住一间陋室,他的心态可能是怎样的呢?二、朗读指导、落实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朗读2、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落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可以调素,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陋之有?”三、整体把握1、陋室“陋”还是”不陋”?评判的依据是什么?物质——陋精神——不陋作者的态度——不陋作者评价的依据——主人品格的高下2、朗读课文,作者是分几个层次表现陋室因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为课文划次四、逐层理清1、 作者是怎样开篇的(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为了说山道水吗?在“仙”“”(2)“仙”“”有暗指什么?体现作者怎样的心理?暗指作者自己,对自己品德高庸俗人的自信精神向不因为现实而受局限(3)用怎样的情绪朗读这一句?(4)通过类比引入主题2、作者是怎样承接主题展开表现的。环境幽雅:(1)展开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环境?(2)“上”“入”两字是什么用法,这样用给人怎样的感受?(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可能暗示什么? 交往风雅:(1)“鸿儒”指什么?“白”指什么?(2)“谈笑有鸿儒”与“苔痕上阶绿”是否矛盾?(3)想象作者写这两句话的时候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什么叫“金经”?(2)“素”“金经”意在说明什么?(3)“可以调素“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否矛盾?(4)“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状态? 3、作者宕开一笔的突转效果(1)、写自己的陋室、表现自己心、精神追求,作者却为宕开一笔写“南阳诸庐,西蜀子云亭”,是不是把话题扯远了,偏题了?(2)写诸亮、扬雄的两句话删去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有没有影响?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 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仅仅是再次强调陋室不陋吗?(2) “孔子云”只是一个巧合吗? 小结: 本文虽然短小,但结构层次鲜明,体现了中国写文章强调“起承转合”的特点。用清晰的思路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五、拓展练习这是一篇韵文,要反复朗读,感受体会音韵之美朗读指导:找出对偶句,中国人喜爱的对称美句式整散结合,和谐灵动圈划押韵的字词,感受音韵美情趣

 

陋室铭教学设计含反思
上一篇:陋室铭教学设计61    下一篇: 陋室铭教案公开课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