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导学案编辑   语文组  2018/3【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识。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4.理解托物言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难点:理解托物言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创作背景】禹锡因在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作者简介】禹锡(772-842),字梦得,朝洛阳(今省洛阳)人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靖后裔,曾监察御史,是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革新,是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禹锡曾检察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德)。晚年太子宾客。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禹锡与白居易并称“白”。与柳宗元并称“柳”。城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自学指导一】读通读顺课文,学生自读课文。1.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懂大意。2.字音:惟吾德馨 鸿儒  苔痕 案牍 3.小组合作疏通大意。【自学指导二】词语:德馨: 鸿儒: 白

 

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
上一篇:第16课《短文两篇》学案部编版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短文两篇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