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4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陋室铭刘禹锡“天下第一铭”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陋室铭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故意刁难。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看屋前房后杨柳依依,仍不计较,见景生情,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小屋。半年时间,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的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于是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的美称。河南洛阳人,自幼好学。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永贞元年,和柳宗元等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晚年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客。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秋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等。刘禹锡唐代诗人诗豪者也作者简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铭”介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要求押韵。铭1.小组内交流合作,翻译重点字词。2.有困难的字词小组间再交流活动一:结合注释,解释字词和疏通文意课文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名】出名,有名【灵】神异【斯】这【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上】长到【入】映入【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居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课文讲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乱】使……受到扰乱【劳】使……劳累【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文: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活动二: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从原文找句子,并概括特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环境清新优雅交往的人高雅贤德生活情趣高雅陋山水室名仙德馨类比类比类比不深龙不高灵2.作者对自己的陋室是怎样评价的?类比陋室不陋惟吾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表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孔子曰:何陋之有?本文描绘了陋室的居室情景,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3.作者借“陋室”表达怎样的感情?托物言志物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例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勇于牺牲保持忠贞房子很狭窄,但是他的心——很开阔环境很嘈杂,但是他的心——很宁静。生活很单调,但是他的心——很饱满。经历很坎坷,但是他的心——很坚强!他,“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小练笔: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仿照《陋室铭》的格式,写一篇铭文表达自己的某种志趣和追求。可参考的题目有:《教室铭》《宿舍铭》《吾家铭》《朋友铭》《学习铭》《旅游铭》等。再见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41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短文两篇练习    下一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49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