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爱莲说(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辨识“之”“焉”不同用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说”的特点。3.朗读背诵全文,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导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3、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4.走近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古代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周元公集》。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一)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合适(二)自主学习文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蕃()淤泥()濯()清涟()蔓()净植()亵玩()焉()鲜()颐()噫()2、字词解释,文章翻译:二、知识链接:“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三、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合适。四、要求学生实记字词:会读、会写、会解释应用。重点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感受莲花的美好形象。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难点1.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高尚情操。个案补充导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预习导学,展示目标:1、学生猜谜语:2、搜集有关“莲”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一、导入:用莲的谜语导入新课:“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莲”的诗句:脉脉的荷韵,是辛勤后留下的异香;晶莹的露珠,动情于一塘一荷,折射出七彩人生。爱莲说第二课时导入设计:1.复习上节课的文言词语及重点句子翻译。文言词语:(1)陶后鲜有闻()(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宜乎众矣()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2.指名学生回答“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参考答案:(齐读,读出赞美之情,予独爱莲之……)一、预习展评学生展示背诵课文。二、出示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2.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周敦颐只是在赞美莲花吗?他在赞美谁?作者把莲花比喻为什么人?这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预设问题二:这三种花分别比喻哪三种人?(原句回答)这三种花分别象征哪三种生活态度?爱菊花,爱牡丹,爱莲花的人有谁?(原文回答)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预设问题三: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小结本文写作手法。参考答案: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相得益彰。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 (无答案)
上一篇:七下语文爱莲说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导学案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