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第16课三国鼎立课型编号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结合图片、资料,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并交流收获,将正确理解进行标识记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材料二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材料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一的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为了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曹操率先与袁绍进行了哪次战役?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4.结合所学分析,曹操为什么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负呢?通过分析对你有何启示?四、【巩固提升】(学后做才使知识得以巩固;做中学才使能力有所提高)1.2.2010年1月13日,“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完成北方的统一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D.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2.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官渡之战后B.刘备称帝时C.曹丕称帝时D.孙权称帝时3.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4.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歌诀记历史】(记忆历史的方法有许多,这是一种吆!)(一)200年时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二)老骥伏枥志千里,208年战又起,曹操南下到赤壁,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火烧赤壁定大局。(三)赤壁之战定大局,魏蜀吴国三鼎立,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阳打魏旗,次年刘备亦称帝,定都成都汉业继,二二二年孙称王,定都建业吴旗举。(四)三国经济大发展,各显神通抓生产,魏国重视抓水利,蜀锦丝绸数第一,吴国沿海抓造船,联系内地与台湾。主备审核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在两次战争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五、课后总结(见解历史)(有总结才有提高)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蜀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11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