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和影响。2、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和进步性。3、了解曹操和诸葛亮的谋略与历史活动,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定向自研·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达标检测导学流程内容·学法·时间随堂笔记定向自研(10分钟)一、曹操统一北方阅读课本,了解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作战双方、过程、结果、特点。二、赤壁之战阅读课本,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作战双方、过程、结果、特点三、三国鼎立阅读课本76页,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必然结果,并存的三者,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看一系列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这也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及魏蜀吴各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归纳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1、时间:2、交战双方:3、结果:4、特点:5、影响:赤壁之战1.背景:统一北方,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江东),在等人的辅佐下,势力也在逐渐扩大。2、时间:3、交战双方:4、结果:5、特点: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直接原因:2、过程①年,废建立魏国,定都。②年,在称帝,建立。③年,称建立,定都(今)。3、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4、魏国、蜀国的经济发展的表现:分点划在书上5、吴国造船业发达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230年,孙权派率船队到达(今),加强了大陆和夷州的联系。等级评价:对子建议:合作探究(10分钟)1、两人小对子2分钟对子间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对子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问题。2、小组共同体8分钟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展示质疑(20分钟)展示单元一:介绍官渡之战,从这场战争的结局,分析其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展示单元二:请简要介绍赤壁之战,从这场战争的结局,分析其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展示单元三:假如你们是三国时期的人,请谈谈三国怎么建立的,各国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达标检测基础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A.打败袁绍B.消灭东汉C.南下统一全国D.赢赤壁之战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4.很多同学热衷于电脑游戏“三国群英会”,下列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是()A.曹操B.孙权C.刘备D.诸葛亮能力题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的评价。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7.(2010年中考)下列与曹操没有关系的史实()A.招纳贤士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自立为帝8.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拓展题请同学们总结我们所学过的战役,列举出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    下一篇: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学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