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6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述(1)阅读小说,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知识障碍。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较为浅层的阶,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3.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主要写姐和鸳鸯为了取悦母,合谋让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姥姥的形象特点。2.品读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姥姥的形象特点。难点:品读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安排】1【评价务】1.针对目标一(1)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明确片中的角色分工。(2)默读课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过程。(3)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姥姥的形象特点。2.针对目标二(1)找出课文中对“舞台”对描写,了解第一处侧面烘托的作用。(2)品读课文相关语句,在分析姥姥形象特点的过程中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对表现姥姥性格特点的重要作用。(3)研读第四自然,领会烘托手法在塑造人物,展现故事发展面的重要作用。(4)借鉴本文所学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烘托手法尝试写一个片。【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播放视频87版《红楼梦》第三集,姥姥一进荣国府。导入语:才为大家播放的是87版《红楼梦》第三集“姥姥一进荣国府”的片。姥姥,本来是和府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作者偏偏设计了这样一个小人物,让她三次走进府,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还原到《红楼梦》的文字里,看一下姥姥第二次走进府发生的有趣故事。(二)介绍作者作品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小说以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6
上一篇: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5    下一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