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回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法有几种?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速度的单位,公式。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的公式。(1)小艇下滑时做什么运动?(2)怎样表示运动小艇的快慢?(3)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整个路程和上半路程的速度相同吗?(4)怎样测量小艇的平均速度呢?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刻度尺、停表测量器材:S1S2金属挡板设计实验:s3t3t2t1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小一点这样便测量时间金属挡板的作用:便测量时间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使用秒表的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1. 右图所示,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____min_____s。338.4当堂 (25分钟)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实验步骤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2。金属挡板s3s1s2S3= t1t2t3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S1-S2 5.通过计算下半路程S3= S1-S2和下半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3。实验数据表格:0.31.50.20.120.15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v2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要点诠释:(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便计时。(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小结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计算原理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认识停表并学会读数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表格:【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课件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