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提纲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 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   ☆运动会上进行 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 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 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v,则发声点 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提纲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下一篇: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学案、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