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中学教师心理自我调节指导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8-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    陈素梅

一、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扰,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分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的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2、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的评价、自如的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地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二)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也绝不应该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的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的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员的对课程提出的不同意见会处之泰然。与教育界之外的人谈论关于课程的时候,他心态平衡,语气坚定,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他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对问题的接触更多,因而对整个教育形式也就有更客观的把握。他从实际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对他友好而不失尊重,因为他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并真的使其成绩上升,因为他客观的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3、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的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别人以及他自己对自己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许多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一位数学老师或许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完全掌握某节课所教的数学理论,他也知道有许多他所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这种希望不能实现。然而,在整年的数学教学中,他都怀有这个希望,而且,他的行为也表现出似乎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他也许会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他不再幻想张三和李四能学的一样好,毕竟他们的数学抽象能力相差很多。而且,班上还有几个学生似乎根本就没想学数学。当然,他仍然很关心这些学生并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让他们知道,他希望他们努力学习,需要的话他会尽力给予帮助。

4、情绪控制,合理宣泄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的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找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地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具体而言,情绪的自我调节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目标合理---不苛求自己。情绪和情感与个体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行为目标,建立起理想与现实尽可能一致的生活或行为目标,使个体需要尽量得到满足,从而减少个体的负性情绪的产生。通过自我探索,了解自我,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生活、工作目标,往往可以使自己常常收获到因为目标实现而带来的轻松与喜悦;相反,过高估计自己,制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成为自我贬抑的源泉。

       

(2)期待合理---不苛求他人。人们许多的负性情绪来源于对人际关系的不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对他人,特别是对较亲近的人抱有太多的期待,由于期待没得到满足而导致失望与愤怒。其实从人际边界理论出发,每个人都是自主的、独立的。接纳自己、同时尊重他人的独特性,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减少由人际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困扰的最重要途径。

(3)认知合理---不拒绝负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碰到因各种刺激而引发的多种负性情绪反应,如由亲人丧失、学业或工作失败、婚姻触礁、身患重病等因素引起的悲伤、焦虑、恐惧等情绪。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情绪却始终有误解,认为人应该理性生活,有情绪是不好的。例如:认为悲伤是不够坚强,生气是修养不够,害怕是不够勇敢……其实,从人类所具有的原始情绪可以知道,悲伤、愤怒、恐惧这些负性情绪是人们必然要经历的情绪,也是丰富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不应该拒绝这些情绪的出现,相反我们应该坦然接受并将它们看作是人生宝贵的经历。正如我们辩证的来看待痛苦时,我们会发现经历了痛苦,会对幸福的感知更敏锐和深刻。

(4)处理合理---不压抑也不沉迷于负性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永远不是问题,而如何处理情绪才是问题。对负性情绪的处理一不能压抑,二不能放任。尽管我们在前面谈到了应该坦然接受负性情绪,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放任自己沉醉其中。心理学中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1)讲出来。倾诉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情绪上的痛苦如果长期憋闷在心里,就会影响脑的功能或引起身心疾病。讲出来,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另一方面,在诉说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并能获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启示,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当然,讲述时需要有好的倾听者,所以在生活中应该重视自己人际支持网的建立,让自己的支持网里既有亲人也有朋友、同事;既有同性也有异性。当面临困扰时,既能想到身边的亲人朋友,也能想到远端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危机干预机构、心理咨询中心等)

2)写出来。拿一张纸一支笔,把内心的烦恼苦闷,无论对错毫无保留的写下来。人在书写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书写的过程也是人们对自身清晰地梳理过程,往往使情绪得到缓解甚至平静。书写后还可以逐条的评判,看看值不值得自己烦恼,有时你会发现很多事是不值得一提的,那么笑一笑把它撕掉,让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

3)哭出来。人在遇到重大创伤时,痛哭也是一种合理的宣泄方式。研究表明,人在痛苦悲伤时所流的眼泪,与困倦或因物理刺激导致流出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痛哭可以帮助人们宣泄内心的痛苦与悲伤,缓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

4)跳出来。不要让自己一直浸泡在痛苦与愤怒的海洋中,跳出来,转移自己的关注点。对不同的个体来说,跳出来后可以做的事情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有人会选择去旅游、去锻炼;有人会选择去看一部喜剧或是去卡拉OK;有人会选择去购物、去美容……其实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只要不危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影响公众的健康与利益,而又有助于你自己调节情绪,那就是可行的。所以平时应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以便当自己陷入某种负性情绪中时更容易转移。

       

5、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等,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上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母亲节德育实践作业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