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写作指导 > 文学常识

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与创新作文

所属栏目: 文学常识  更新时间:05-19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一、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又叫多维思维或辐射思维。发散思维是多方向的开放思维,主要有三种特征:第一是流畅性,是指发散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地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第二是变通性,就是思维能从某单一方向跳到第二个、第三个……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第三是独特性,这是发散思维地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进入到创新的高级阶段。

  发散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

  1、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个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发散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思维和主体发散思维。

  2、逆向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逆向思维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

  3、侧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对。正向思维是局限于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领域与其他领域交叉起来考虑问题,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的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收敛思维

  所谓收敛思维,又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辏思维。求异思维表现为“以一趋多”,求同思维表现为“以多趋一”,就是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使之明确无误地指向一个(或一种)正确的选择。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概括性,就是把众多的不同东西加以归纳综合;第二是程序性,收敛思维总是在考虑应该怎样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步接着一步,能使问题的解决有章可循;第三是比较性,就是以一个目标为其归宿,在现有的几种途径、方案、措施中,通过比较,寻找一个较合适的途径、方案和措施。

  ◆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创新作文

  一、单一原点思维

  所谓单一原点思维就是指以某一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着它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所进行的一种思维形式。由于人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考查某一问题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一事物本身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而去考虑其他原因,结果导致问题不能解决,人们常说的“灯下黑”就是这个道理。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它并不排斥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是把原点思维绝对化,就事论事是第一步,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了解世界的捷径,就是了解你自己。

  在写作上,单一原点思维能帮助你挖掘事物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二、多样化思维

  所谓多样化思维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因此,多样化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起点、不同的思维程序来考察世界,而不拘泥于某一方面,某个角度;第二,它要求多种思维活动的并存和互相联结,通过各种思维活动多层次地揭示事物的联系;第三,不同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依据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它的中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第四,它是系统的、综合的,这一点正区别于发散思维中的多向思维。

  多样化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多角度性。多样化思维的多角度性指它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多样化思维可以使我们直接深入到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整体性中去,加深我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多层次性。多样化思维是一种协同性的思维,具有层次性,即思维是分为各种层次的,每一层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用三首宋词中的各一句来形容干事业、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开放性。多样化思维的开放性是指,它要求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思维渠道,不断增加对世界认识的角度,不要一条道上走到黑。

  ◆纵向思维、横向思维于创新作文

  一、纵向思维

  所谓纵向思维就是一种历时性的比较思维。它是把事物放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和前后联系,以此来把握事物及其本质的思维过程。纵向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历时性。任何一个事物都不会从无中产生,它本身有一个萌芽、成长、壮大、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在这一历时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本身总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历时性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考察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

  第二,同一性。纵向思维的同一性是指在作历时性的比较中,所考察的客体必须是同一的,具有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即考察的是同一对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三,预测性。纵向思维由过去到现在,再由过去和现在推断将来,并把对将来的推断作为一种指导现在行为的因素,因而具有明显的预测性。纵向思维对未来的考察是一种可能性和或然性的思维过程,即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二、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一种同时性的横断性思维。它截取历史的某一横断面,研究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是在同左邻右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比较中,找出该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活动。横向思维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关系”的展开过程中,去考虑事物运动特点和它的本质。横向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同时性。就是把时间概念的范围确定下来,然后再研究在这同时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第二,横断性。所谓横断性就是指对事物的横向比较,即把研究的客体放到事物的相互联系中间去,放到“关系”中间去考察。横断性可以充分地展示事物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能揭示出纵向思维过程中不易察觉的问题。俗语“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是横向思维。

  第三,开放性。是指要求自己置身于越来越多的事物、关系的比较中来思考问题,比较的方面、关系较多,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也就越充分,所以它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开放的过程中,希望不断地增加自己和外界的联系,不断地输入、输出和转换,使自己增强活力,得到提高。

  ◆静态思维、动态思维与创新作文

  一、静态思维

  静态思维以静为主,要求思维的规范化,可以重复,因而是一种趋于定型化、稳定的思维。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我们提倡的静态思维不是绝对化的静态思维,而是相对化的静态思维,因而它不是一种封闭僵化的思维方式,而是一种任何时代、任何思维不可缺少的思维形式。客观世界本身就是运动和静止、变动性和稳定性的统一,相对化的静态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稳定”的反映。它要求寻找思维过程中的稳定因素、稳定的程序,要求思维的规范化,可以不断重复,趋于定型化。“曹随萧规”,即静态思维,使得秦末汉初社会渐渐安定,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得以发展,天下称颂。

  静态思维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固定性。是指确定思维对象的不变性,“是”就是“是”,“否”就是“否”,严格遵循着形式逻辑的同一律,要求排除矛盾。这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可以防止思维过程中的诡辩论和相对主义的出现,因而具有它的合理性,尤其是对一些本来就比较稳定的事物,就更具有重大价值。如古迹的修复就应该采用静态思维保持原貌,“整旧如旧”。

  第二,重复性。是指思维过程可以在下一阶段又重复进行。这是客观事物本身“种”“族”“类”的延续过程的同一性的反映。写作总是从字、词、句开始到成段成篇,总要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识。静态思维的重复性把这些稳定的要素固定下来,构成一个相互联结,可以再次重复的思维过程。

  第三,被设计性。它可以由人们去设计一个查询,然后使静态思维按照设计的程序运转。静态思维的“被设计性”是由它本身的“固定性”“重复性”决定的,既然静态思维可以“固定”“重复”,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也就可以把它设计出来,最典型的属电脑,它的人工智能使按照被设计了的思维过程运转。

  静态思维对创新作文很有启发。其一,在确定写作对象的时候,就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确定之前可以有选择,可以有变化,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基本不变,这样才便于对之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分析,才能把握其特点和本质属性。事实上,我们在固定的时间重复观察某一固定的对象,而且地点不变,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就会发现许多有规律的东西,就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感情,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就会涌现许多新颖的意念。其二,在写作过程中不变和变的统一,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要素,不同的规律和程序,在写作的时候应该遵循,如果不遵守一些基本的规律,很可能写出非驴非马的东西来,这在中学来说尤其要不得。在遵守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有所变化。第三,当写作对象本身被设计好了固定程序,我们也应该按照这一被设计好的程序依次来写,这主要体现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当然静态总是相对的,动态才是绝对的,我们这里说的意思就是不该变的不要变,其他可以变的尽管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文章写好。

  二、动态思维

  所谓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的、调整性的、不断择优化的思维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动态思维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以加速度向前运动、变化,节奏更加快了,整个世界联成了一片,动态的网罗联系增强,因此,动态思维是我们时代发展在思维上的反映。动态思维的一般模式是:首先不断地输入新的信息,并根据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形成新的思维目标、思维方法,确立新的方案、对策,然后输出经过改造了的信息,对事情、工作实施新的方案,再把实施新的方案的情况、信息反馈回来,再次进行分析、调整。再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中过程中,不断缩小思维的目标差,达到人们对客观事物控制和改造的目的。

  战国时孙膑围魏救赵,运用减灶术就是一种动态思维,运用运动变化的方式诱敌,从而战胜之。

  动态思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流动性。变动是动态思维的出发点,它要求在思维过程中,对思维进行动态的调节和控制。在动态思维者看来,一切都处在流动之中,客观环境和自身的内部要素都处在运动之中,因而思维的目标、方向和程序等都具有相对的意义。当情况发展变化时,人们就应该立即作出自己相应的反应。动态思维强调在运动中协调,在变动中前进。

  第二,择优性。动态思维的择优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考虑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有各种可能的方案、可能的过程,因此,要在这些方案、措施、办法中选择最优者。择优性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基础之上,每项事物都有好的可能、坏的可能,或者较好、较坏、中间的可能,它们不会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运行。要取得择优化的结果,就要依据变动的情况不断作出自己的分析,从各个角度考察问题,对每种可能性都留有余地,然后对各种方案、行动计划和措施等进行可行性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程度,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

  第三,建构性。是指它在不断控制周围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对自己的思维结构进行改造。它不把任何一种模式固定下来,而总是在建立较好的自身结构。“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实例。动态思维总是处在不断地建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能力不断扩大,使思维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动态思维在写作过程中能使你产生许多新颖的立意和构思。有户人家娶媳妇,请一位老学究写婚联,因感于主人招待不周,先生竟写道: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新娘瞥见这副丧气联,走上前去,把上下联的各一个尾字撕去,对联变成: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对联含义立变,才华横溢的新娘运用动态思维而创新意,战胜了老学究。

  动态思维就是强调在写作过程中要思维灵活,也就是说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能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人在思维过程中,思维活动处于灵活或活跃的状态,就能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以不同的方式加工信息,解决问题,并且还能较好地概括、组合、分解,使思维的活跃性不断增强。在写作过程中动态思维有助于在酝酿构思阶段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的价值,确定文章的主旨;在具体表达的过程中能灵活多变地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优化思想的物质外壳,使文章切合实际,不囿于框框,不人云亦云,而富有创新的风格。

  ◆后馈思维、超前思维与创新思维

  一、后馈思维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活动中,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善于创新者总是以后馈思维的方法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并获得经验和智慧。

  后馈思维是指借用历史的联系、传统的力量、科学的原则来解决现在的问题,继承前人的好方法来启示我们,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来打开我们的思路。人的思维过程总是包含着后馈的因素。社会在前进的时候,经常要回顾历史,看到自己的传统、习惯、特色,而不能忘记过去。在前进的过程中,如果能看到后馈思维的合理因素,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那么会在“现在”与“历史”的比较中,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好处和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会使“现在”具有历史的传统和民族的特色。

  积极的后馈思维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一般说来,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不同的是,后馈思维是把现在往历史上引导的指向性思维,它是面向历史、面对过去的思维。后馈思维的“兴奋中心”总是历史上某个阶段、某种情况、某个方法,它对现在的一些缺陷、弊病感到不满,要让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优良传统和过去的好办法来“改变”现在,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当然继承性不是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凡是有思想、有才华、有见地的科学家,总是在吸收和继承前人积累的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突破,牛顿说“我之所以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开普勒)爱因斯坦之所以催开相对论的鲜花,除了他有善于理性思维的天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利用了凝结着前人指挥结晶的科技档案。

  写作也是这样,在写作方法上,在内容材料上,都有继承借鉴的问题。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过程中,利用身为史官的有利条件,遍览历代的公文档案资料和先秦典籍、当世流传的著作,以及其父亲司马谈的遗稿,并遍游大江南北考古闻新而后著《史记》。鲁迅曾说到他写《药》就曾受到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小说《齿痛》的影响。

  二、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根据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在行为进行弹性调整的思维方式,超前思维就是预测性思维,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表现。人在行动前有行动计划,在生产前有生产目标,在学习前有学习要求,这种计划性、目的性和要求就是超前思维的表现。超前思维也就是人们如何用目标、计划、要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维方式。

  未来学就是对未来的预测,未来学家们力图追踪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系统的回答。

  超前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能性。超前思维面向未来,是一种可能性的思维。它是立足于现实的规律性基础上,对未来的条件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几种可能性,有现实的可能性和不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以及较好、比较好、不太好、一般等等的可能性。这样,超前思维就要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由此作出预测,供大家比较识别,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好的可能性而避免坏的可能性。

  第二,调整性。超前思维一旦把未来描述出来,就会对现有事物的发展趋势起到指导性、调整性的作用。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就是人在进行生产时,产品已经观念地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人类可以用观念的产品去指导行动,使它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超前思维则把思维的能动性放大到一段历史时前,使人们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步伐,使未来在现实中诞生出来。

  第三,模糊性。超前思维既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测,它也具有模糊性,即具有这种或那种的不确定性。因此超前思维可以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成为全部的出发点,真正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既包括着对未来,又包含着对历史和现在的分析。

  ◆辩证思维与创新作文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所遵循的原则和逻辑,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对世界表面的、片面的零乱的认识上升到内在的、本质的、全面的认识,并使认识从事物的第一本质深入到第二、第三本质中去。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过程,是思维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进入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性,从而掌握真理的具体性过程。

  辩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辩证思维创新的是一种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之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联系观思维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这就是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科学和实践证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到人类社会都是普遍联系着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系统科学都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各种物态之间的普遍联系。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处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北宋,皇城失火遭灾。宋真宗命大臣丁谓负责修复,举一毕三役,“挖、运、填”数法兼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完全得益于整体思维统筹兼顾联系地看问题。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必须坚持“条件论”。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以至消亡。

  联系的观点作为一般哲学原理,可以构成演绎推理的前提,帮助我们找准选题,找到研究事物的切入口,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

  一些错误的观点之所以错误,从本质上说,常常是摒弃联系的观点,而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有助于揭示那些错误的看法、做法的思想根源。怀才不遇的人慨叹自己与成才的机遇无缘,认为成才靠机遇。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尺度来苛求古人。

  二、发展观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密不可分的。正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它们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过程中。辩证思维的发展观,具体说来包括下面几个含义: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所谓量变,就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序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所谓质变,就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到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的变化有直接的依赖关系。第三周期中的元素,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元素的化学性质也跟着变化,由金属元素变为非金属元素,一直到氩,变为惰性元素。这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事物的发展是辨证否定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因此它的存在,对于它所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不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就会丧失,由合理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最后经过否定,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也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把事物内部的一切因素全盘抛弃,而是否定旧事物中那些过了时的、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消极因素。至于旧事物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则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经过改造以后,加以吸收,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说,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决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扬弃。

  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辩证思维的发展观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作文加以准确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古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积善成德,积学成才“道理就在此。

  辨证的否定规律要求我们辨证地分析问题,既不要否定一切,也不要肯定一切。

  根据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辨证关系,研究事物的发展,特别要着重研究其内部的重要原因,而不能仅仅用事物的外因去解释。

  (三)矛盾观思维

  矛盾观即对立统一观,被列宁称为是”辩证法的实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假、善恶、美丑、劳逸、攻防都是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第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横的方面看,也就是从广度和空间上看,矛盾无所不在。世界万物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和星系,小至微观世界中的粒子,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包含着矛盾的。从纵的方面看,也就是从深度或时间上看,矛盾无时不在。事物从产生、发展、壮大到灭亡,始终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处处时时都存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各不相同。特殊性还表现在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起主导作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工作分主次,主要矛盾重点抓,同时要注意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下一篇:中国文化基本知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