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布贴画”在拓展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    高兴刚

 
  摘要:初中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思维发展、技能意识建立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利用一切尽可能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因此显得特别重要。中学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在我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中,“布贴画”是一个独特的创新,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它特有而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布贴画;探索;实践;合作;创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既是我们当下提倡素质教育时常提到的 “想象力,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熟知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独立性人格逐渐养成的时期。如何在这段时期,利用一切尽可能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无疑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布贴画”作为一门全新的拓展型课程,如何体现它的资源价值呢?为此,我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布贴画课程的开发
 
  布贴画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贴布工艺曾广泛流传于民间。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民间布贴画多以农民春耕秋收及农民生活等作为创作素材,构图简练,色彩明快朴实。作品中折射出特有的民族气息、民族风尚和审美观所赋予的光彩。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追逐着“时尚”与“新潮”,很多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为年轻人所不知。布贴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也黯然失色。其实,布贴画是一门非常具有自主性、可操作性、开发多元智能的工艺。如果在初中拓展课中开设这门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可能会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校经多次研讨、深入考察后,在拓展课中开设了“布贴画”这门课程。
 
  我校布贴画工艺社团师生,在沿袭了中国民间传统布贴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勇于实践,并不断尝试用新的设计元素、理念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加以诠释,逐渐摸索出了适合我校学生能动发展的学校特色文化。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同学们的布贴画制作工艺不断成熟,学生创作的作品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在表现形式、材料创新、传图达意上,均达到较高水准。我们在内心里为同学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鼓舞,同时我们更为同学们在布贴画制作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潜能感到无比欣慰。
 
  二、在拓展课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布贴画作为一门工艺也具有它的一定特殊性。首先,材料就是生活中穿旧的衣服或制衣裁缝下来的边角料,即废弃料。用这样的材料制作出的漂亮贴画,本身就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同学们的好奇心与尝试制作的愿望;另外,运用的工具不是笔而是剪刀。材料及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奠定了这门课程的趣味性。但如何把学生对布贴的这种初步“好感”演化为内在的驱动力呢?为此,我先在课堂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提高作为布贴画课程学习评价的基本标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中,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会得到不断的赞扬。学习差的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这些学生常常被指责、批评。处于中间的学生就成了被忽视的群体。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同伴的认识往往受“既定”的言论的影响。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成长中得以搁浅。作为拓展型课程—“布贴画”就特别强调包容性与引导性。参与的学生都是独立、得到“尊重”的个体。可能这些选修“布贴画”课程的学生存在智商、情商上的不同差异,但我相信每位学生心中都有表现生活的欲望。在课堂上,我不用一样的评判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呈现的是“优秀作品”,有的学生呈现的是“技法创新”,而还有的学生呈现的则是“快乐体验”,所以,我认为只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就是一种收获。在引导学生感受布贴画的艺术魅力、发展其能动性的同时,布贴画教学活动更是注重将德育、劳育、美育等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布贴画课程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更要丰富学生的情感。布贴画制作需要收集一定数量不同质地和不同颜色的边角布料,另外,在剪贴制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个个难题,这就更需要同学们互相切磋,相互配合。为此,学生在布贴画创作中,自发成立了创作小组,这无疑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同学间的感情也更为深厚。每次同学们布贴结束,都会主动的拣起地上的下脚料,并整理好材料。通过布贴画活动,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并且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同学们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积极寻找创作素材。学生开始用心赏阅家乡的美丽景色、记录家乡人民劳动的场景、寻找家乡特产、感受家乡的变化等等,布贴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可以说布贴画的整个制作活动中:选材、创作、交流、展示都是学生平时生活的体验再现,小小的布贴画却反映出了同学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生根据创作的题材,深入生活,精心构思,用收集到的杂乱的布块、布条等材质,贴出了他们心中最美的乐章。同学们沉溺在剪贴世界里尽情享受自我展示的快感。用同学们自己的话来讲,“剪贴使我找到了兴趣,兴趣促使我更好的剪贴,在这个社团里,我感到很开心!”;“经过我无数次的剪贴实践,我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是布贴画课程,使我找到了自信与展示自我的勇气”…,一句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同学们真实的情感流露。这不能不说是布贴画课程激发了同学们寻找生活乐趣、展示自我的信心与动力。
 
  (2)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与评价和反馈。建立综合、动态的学习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布贴画”作为初中拓展课中的新的课程实践,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个体兴趣相投的情况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逐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递进发展。在活动中,老师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并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演绎成了活的实体。我给每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制订了评价量规,随时记录同学们在课堂中的点滴变化。然后,通过交流和探讨问题,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达标情况和身心发展状况。
 
  创作是“布贴画”课程很重要的一个板块。我将这一板块的学情作为记录的重点。使学生在创作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布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布贴画平台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思想,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允许学生采用写实、夸张,甚至抽象等多样化的表现风格,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多角度再现生活的能力。我们知道初中生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并有了初步的理解力和设计能力。为此,我在活动中增加赏析、展示、交流以及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使他们能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我。在活动过程中我也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的特长发挥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潜能。我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研、创造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会及时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多角度启发学生,而获得新的思路及再现问题的方法。如:你能否用绒线适当代替布料?你能否用不同材质、不同效果的布协调构图?除了布我们能否介入其他的材料作为构成元素?我们能否用布贴画技艺表现其他的艺术形式,能否超越呢?诸多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与探讨,同学们积极实践,尝试不同的视觉传达形式,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同学们对布贴工艺的这份执著激发了他们爱动脑,勤钻研的能力。在这里,老师、学生不分彼此,大胆交流、大胆构思、大胆表现、互相激励、积极调研、共同展示,真正体现了平等、和谐,学生也真正享受到了这“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悟”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体现了教育的整合。
 
  三、在拓展课外帮助学生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的统一
 
  “布贴画”特殊的管理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实施综合实践课外活动时,我也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贴近他们生活和好奇心的活动课题,这样就可以吸引他们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课程开设以来,我指导学生参与的主题活动有:“放飞青春梦想,激扬社团文化”区级展示活动,“弘扬民族文化,感受艺术魅力”社区巡展活动,“七彩假期,和谐社会”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市百佳红领巾社团”汇报展示活动,“校庆布贴画册优秀作品征集”主题活动,“迎世博,为世博献花”活动,“环保理材玩家”活动等等。这些课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学生在每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保持着浓厚的实践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从而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布贴画”课外实践活动更注重过程、注重参与、注重体验,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七彩假期,和谐社会”学校与社区共建活动中,一开始我很担心学生选择这一课题的难度,心想可能有些学生面对困难会知难而退,因为很多学生还不胜任“领导”、策划的能力,哪能完成这样的课题呢?随着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展开,我的顾虑渐渐打消了。学生为了组织本次暑期活动,他们认真的查阅资料,向老师、父母请教,研究讨论,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实施计划。在活动时,学生有条不紊,设计环节紧凑,俨然像个专家,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能力得到体现。我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家校互动”、校园网得以公示,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课程的影响面及学生家长的认同。我作为任课教师,在平时开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努力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也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一位参与者。在一些主题活动中,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查找资料,为孩子的实践活动出谋献策。有的家长根据我们设计的主题活动积极、主动的联系相关单位或组织与孩子们一道参与活动实施,极大地发挥了各种力量的整合作用,使活动成效明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真知、擦出了创意,他们的感受与体验通过一个个平台展示了出来。他们与同伴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激发了深层次的创造力,这就是多彩的活动展示与交流。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设计着自己的活动方案,虽然他们展示的作品不够精致,表现手法不那么完美,但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可以看到他们的自信和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开始学着关注文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亲身参与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小学习自觉融入社会生活,成为这种精神风貌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就是布贴画拓展课生命力的体现。
 
  通过对布贴画教学的实践研究,我发现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自我的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特长得以张扬。布贴画教学是在审美教育、探索教育、创新教育、合作教育素质培养研究中的初步尝试。当前,布贴画在我校不仅已成为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而且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布贴画的教学正是为学生个体潜能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形成,创设了无限的机会和空间;也正是布贴画所特有的艺术性及指导老师与同学们所创设的宽容、理解、尊重个性、共同学习的态度情怀下,搭建了师生共进、发展、创新的舞台。
 
  由此可见,拓展实践课只有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拓展课的实践性,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实践,促进学生把所学的各科知识的融合运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叶谰《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宋君华《每天成功一点点》,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沈申《布贴画制作》,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指导全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欣赏评述课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