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点滴谈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03-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熊英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我在阅读一本教育札记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们的儿童美术作品参加比赛,得大奖的并不多,这不是因为画得不好,面是画得太像大师的作品从而缺乏几童自己的想像、缺少自由发挥、缺少纯真的天性、特别缺乏的是孩子眼睛里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一段话,值得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深省。思考的并不是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如何才能得大奖的问题,而思考的是美术教育为什么服务的问题;美术教育工作成败的问题;美术教育育人工程的重大问题。

  我国现行《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总目标》规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的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作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从格。”我们的美术教学工作也应该以这一目标为评价的标准。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应该受少年儿童的欢迎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愿望和想法,也是构筑想像世界产生丰富绘画行动的源泉。所有达不到这一目标的美术教育都是不科学的,不合理,就是失败的美术教育。

  儿童画的创作属于美术教育教学的范畴,理所应当以我国现行的美术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为创作过程的理论依据。那么应该如何运用科学的美术教育观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呢?多年来有很多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这一个问题。但也有很多美术教师一直也没有思考什么样结果来。到底是看作品的色彩和构图?还是看作者技法的娴熟?还是看视觉效果?还是看学生的作品象不象大师的作品?很多教师和家长喜欢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儿童的美术作品,并用成人的“框框”去要求学生创作。我们很多教师在进行儿童画创作辅导的时候经常会用三种方法去辅导:一种是找来一些其它儿童画(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照原来的作品画;第二种就是教师帮学生找来一些资料叫学生东拼西揍拼出一幅作品;第三种辅导教师干脆画好一幅作品直接代替学生的作品。其实这三种辅导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这样做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和创作意识,限制了学生的想像力,阻碍了学生的美术兴趣。下面就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如何点燃孩子们的艺术火花,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

  一、首先是培养绘画的“兴趣”,提高审美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的正常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思维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例如:可在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 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相对大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般跨越两个阶段。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对色彩的敏感具有共同性,低年级的学生注重于外观形象,高年级则偏重于设计和制作。如五年级的《趣味文字》,假设简单地让高年级的学生仿造涂鸦,必定会兴趣大减。老师将课题稍稍一改,变成让学生来当广告设计大师,自己设计自己的名字等等内容。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以前学生们只是在各种广告上看见各种各样的字型,现在要他们自己动手,来给这些文字加工,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先观赏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字片段,再借机把一些线条勾勒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学生。等到他们亲自动手时,一个个挥笔抹彩,似乎人人都像个设计师。不过最后的作品如何,是否够标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学生的兴趣激增,情趣高涨,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并了解了一些简单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愉悦。

  二、其次是点燃自信的火花,展开想象的翅膀。

  “ 儿童不是小大人”法国著名了画家卢梭这句话很有道理。儿童都是充满童真、童气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 要多给儿童自我空间。给予他们充中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是被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他们自己的主张和观点。

  我体会颇深的是,在一位美术老师的公开课上,只听见老师一人在讲台前夸夸其谈,黑板上画满了示范图例,教师讲得很吃力,学生却是难于理解,除了一些平时学得好的学生还能完成,好多学生都是云天雾地。

  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技法的“教书匠”。 教师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模仿美术作品(一般情况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创作出生动的作品来。尽管儿童眼中的东西可画大也可以画得很小,用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着色,教师应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创的构图和用色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免学生在创作进入自己的小圈子,从而克服儿童创作美术作品时的随意性。让学生在创作时更好的为绘画主题服务。

  儿童就是一张画画的白纸,他们想象力就是纸上的画。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一般未参加过儿童美术训练的儿童,他们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唯我独占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兴趣,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学校也要大胆尝试课程改革    下一篇:示范,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