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读《向百多年的教育模式宣战!》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1-02-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期读了杨东平教授的《向百多年的教育模式宣战!》他在文中提出了六个观点:以人为本的教育, 为生活重塑教育 ,促进教育人文化 ,促进教育多元化, 促进教育社区化 ,促进教育创新 。这些观点很新颖,能解读到人的心理。下面就以人为本的教育谈谈自己的浅见。

  “人本”就是在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上,人是本体、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人是标准,人高于自然和社会,一切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观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从抽象“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以人为本才得到了真正的科学说明,并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性的觉醒,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

  在过去很多年的传统教学理念中,总是把知识作为终极目的,学生是知识的附庸,被看成是被塑造、被加工、被施加影响的物品,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完全相悖的。这种主客体关系的混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远离人的本性而“成为程序化、机械化地加工和复制人的生产活动”。 现实世界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化。学生与知识也是如此,知识在学生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可见,抛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就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因而,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内外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把上课看作是与人的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只有坚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转变观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进行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这是建立融洽课堂氛围的前提,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同时,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等主体性人格 。现在教学方法改革应摒弃传统的的注入式教学,采用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模式,例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亟于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1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人本教育提倡教师应尊重与关爱学生。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真是一批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思想,有活力,同时充满叛逆,需要被尊重,渴望得到肯定。这时候,作为教师如果能做好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思想波动,在生活关心、在专业上帮助,课堂上给予尊重,并适当肯定学生,定能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虽然不是政治课教师,但平时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2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参与的程度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得失的重要标志。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不同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例如我在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中,鼓励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社会生活的经济现象、国际贸易的实操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通过巩固理论知识,阅读经济信息、调查经济现象和分析实操案例,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激发学生个性的发挥

  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差异性,但我们认为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本身的实际条件持续地向前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学生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对课堂内容接受程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例如,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操案例,从同一起点出发,学生会提出不同见解,有些学生会从书本中找出理论支持,而有些同学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甚至很多时候,学生分析案例所表现出的发散思维能力超乎教师的想象。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会有多种解决的方案,有时也可以从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中寻找出最为合适的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一方面,要不断教育和调动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激活他们的内驱力,调动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鲜活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认知主体。公开地对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表示赞赏,允许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思路和步骤去寻找答案,教师绝不横加干涉或设置条条框框加以约束,而是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见解。学生在这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环境中,自然更努力去发表个人见解并理解和感受他人。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源。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能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扬学生的个性,挖掘潜能,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需要,以达到回归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听课后心得体会    下一篇:​教师个人期中工作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