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数字教育资源在物理试卷评中应用课型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于物理试卷的评讲,怎么上效果好?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和不断探讨问题。每套试卷呈现都须经过不断的斟酌,从考查的知识点掌握、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审题能力、学习的方法、难易程度、区分率等方面给与关注,如何把常规教学和数字资源有效结合应用,实行优势互补,既起到查漏补缺、推陈出新,又能打开思维、提高能力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感觉到分数之外的新意(反映的问题),是教师一直以来琢磨和探讨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评卷的优势

  通过行动研究法发现对试卷的评讲要达到下列几个目的:(一)要起到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强化基础训练。(二)对重点与难点知识强化讲解,配备训练题、拓展题强化巩固;典题型的分析与变式训练不能忽视。

  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备课上就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准备充分的知识回顾题和基础训练题引导学生看课本,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一点常规教学由于板书及每节课时间限定就表现出它的劣势,因为课堂容量达不到,讲述内容有限。

  对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练,强化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通过经典题型给学生进行分析(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选取相同、相近的模型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变条件,可以变设问。因为很多高考题就是在旧题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一定要注重一题多变。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从教师引领学生变,达到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而且通过思考得到解答,并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在短时间内对题型不断变化,以一带十的扩展思路的题目不断呈现出来,常规教学实现不了这种教学目的,但数字资源应用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二、应用多媒体进行试卷评讲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评讲的有效性

  不同阶段考试有不同目的,如高一高二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高三学生在复习提高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而是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是一个由知识转变成能力的阶段。通过试卷评讲,除了对知识、基本方法查漏补缺,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于基础扎实学生尤其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试卷评讲在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愿意独立思考,在有困难或新的想法时,也有强烈的与同学或老师沟通的愿望,这时的他们,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他们是一种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扫清学习障碍。比如,由于知识覆盖面的增加,知识纵横交错的穿插,能力要求的提高,部分学生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的又一个盲区,出现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等问题,因此部分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障碍,可以叫做——畏难综合征。

  其表现为情绪波动异常,心理平衡失调,不能以平静的心态进行正常学习,原因是:在高一或高二某一学习时间段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学科打好良好的基础,出现学习成绩的波动或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产生了弱科现象,进而复习阶段对部分习题或学科出现恐惧或畏难心理。随着教学内容综合性的增强,遇到困难就退缩,平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想放弃。这方面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试卷评讲速度快、容量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二)评讲要深化对所考查的概念、规律认识

  1、在运用中深化认识。通过对概念、规律的运用来深化认识。运用习题是深化认识的重要方面,做习题必须要和概念、规律的运用结合起来。不是为做题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题。那么,在分析题目时,一定要明确该过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概念,符合哪些规律的成立条件,解完题后,要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题解出来,要再次思考所包含的概念、规律,看看做题前后理解上有什么变化,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思考和总结,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是很大的。用电子教案把这些题目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总结出来,要比常规教课具有优势,是学生课后留有思考的依据。

  2.通过对比深化认识。对于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规律进行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从意义、产生条件、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2)二力的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3.概念、规律的网络化、系统化、有机化。将所学习的概念、规律按照它们的关系组成网络式的结构,把握住整体的知识框架.随着学习的深入,网络结构不断地构建和扩大.

  当然,我们不仅要重视网络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把握和理清知识(规律)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因为规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推导的。举例复习完牛顿运动定律后接下来是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这三者实际属于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运动形式中的应用,还是要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它们,当然也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平抛,运用了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实质上是依据力和运动关系化曲为直来处理;对于圆周运动,重要的是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对于万有引力,其实更简单,天体的运动都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去处理,也是要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其向心力来源最简单,只剩下万有引力了。所以只要抓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情了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就变成很简单的事情了,学生应该感到越学越简单、越学越轻松。如果配以动画模拟演示学生更能一目了然。又例如,物理间的作用叫力,它有两个累积效果,分别是功和冲量,然后相应的有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特别要指出的是讲牛顿第三定律时,强调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讲系统的动能定理时,外力的功和内力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为什么这里要考虑内力的功?我们知道谈功首先要谈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之间是否也有确定的关系呢?通过学生讨论和多媒体动画展示,学生一目了然会得出没有确定的关系,那么一对内力的功之和不一定为零,所以系统动能的变化也要考虑内力的功。再到冲量,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内力)的冲量具有确定的关系,总和一定为零,为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上述三方面数字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发挥其作用。

  (三)评讲试卷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物理就是要明其理,要讲清规律的来龙去脉、适用条件等,一定要讲透、点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涉及机械能习题时,学生对机械能守恒问题、功能关系老是分不清楚,守恒对象找错,守恒条件理解不清。所以这方面要通过一些典型例子分析,让学生对可能机械能守恒也可能不守恒模棱两可的问题认真辨析;当机械能守恒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守恒的条件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这样的。在不守恒时,说明有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了功,机械能改变由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决定。还有,研究对象的选取也很重要,对象选取不对,机械能也不守恒。复习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而且应明白为什么守恒的条件是这样的,为什么不需要考虑内力,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规律,理解物理的精髓与本质,才能谈得上灵活的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实现。

  2、强化学生对于“矢量和标量”的认识。抓住有关的因素,排除无关的因素,有的学生做题时,尤其是选择题,觉得似是非是,显得优柔寡断,不能抓住有关的因素,排除无关的因素,如w=Fscosα,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学生内心犹豫,这时需要强有力的外力--教师的作用。

  3、复习每一个主干知识,都可以用历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而且在高考题的变化中做文章。要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运用相关的知识点来解题。如对竖直上抛的基本规律和公式应用,可把1999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跳水运动员向上跳起,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做为例题,通过审题分析,理解物理情景,了解整个物理过程是上抛到最高点才落到水面,抓住重心变化的难点,只要用上升时间和落体时间公式就可解答这道填空题。又例如:复习到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时,把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24题“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使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做为例题,题目并不难,但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和制动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只要灵活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就可解决。这样,既复习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这总比干巴巴的复习旧知识好,同时让学生学到把旧知识添上新内容这种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目的。

  4、把复习的知识和对应的考题重组和整合,进行归类,分为小专题;数字技术应用也有独特的优势。既要面向广大学生,也要关照不同程度学生,达到因材施教,就必须对相关的知识、例题、考题分类和归类。这里指的不是按力、电、磁、热、波、光、原子等大的归类,而是分成小的专题。根据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复习的教材,对要复习的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将它激活。对相关的知识、例题、考题分类设小专题,形成教师教学个性有条理的复习教材知识。例如:复习质点的运动时,把考题分类为,公式法、图像法、中间时刻的速度法、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差求加速度法、比例法。

  又例如:复习运动速度合成和分解时,把知识分类为“过河问题”,分别从顺水行舟、逆水行舟到横过河、斜向上过河和斜向下过河等进行研究,得出最短的过河时间和最短的过河位移,尤其当小船在静水中速度比水流速度还小情况下,使小船过河位移最短,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下来,学生会印象更加深刻;并把2001年结合抗洪的高考题中“战士在最短时间内将人送上岸”这道高考题作为例题。学生们感到事半功倍。又例如:复习摩擦力时,分类为“斜面上物体运动的摩擦力”问题,从在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受到摩擦力导出动摩擦因数tanθ=μ,然后研究:让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体的受摩擦力问题。在复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情况下,启发基础扎实学生学生,若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斜面体将怎么运动?这样,通过启发学生就感兴趣了。又例如:“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问题”,从光滑的斜面下滑时,a=gsinθ,到从粗糙斜面面下滑时,a=g(sinθ-μcosӨ),又到物体沿粗糙斜面冲上斜面时,a=-g(sinθ+μcosӨ),由易到难,逐个深入,给学生能留下记忆。复习共点力的平衡时,分类为小专题的有“绳悬挂物体的问题”,还有“挡板问题”,“连接体问题(靠、叠、细绳连接、弹簧连接)”等;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有固定的作图和应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方法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基础差的,能听懂;中等学生学了有兴趣;成绩好的,能从各类小专题中学解题方法;还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对易、中、难问题有思维的空间,同时或分别获取不同层次营养。要实现上述功能,数字技术的应用就表现出其巨大魅力所在。

  5、重视过程,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能力的培养。每当对知识点讲解例题时,学生们总是聚精会神听着,有些关注解题的过程和结论,有些只关注结论,选择题尤其是这样。即使是选择题,也要把它当作分析和计算题来处理,要重视以下的每一个环节:审题理解题意、了解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现象,画草图,进行受力分析,画等效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再想想,适合那些物理规律、定理和定律,选用什么公式和方法,得出结论和计算出结果,进行验算。尤其把其转化为学过的模型处理至关重要;要强调解题过程的规范化。每解一题,都需重视过程,强调解题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当讲到“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问题”这个小专题时,普通斜面、等底不同倾角的斜面、等高不同倾角的斜面、同圆周上的斜面,每深入讲一个问题都停下来,总结解题方法:以S =1/2at2为思路,用三角函数表示S和a就可以求出t。通过列举历年高考题,使学生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解题方法,逐步培养解题能力。又例如:讲到超重和失重专题时,强调注意方法。一般选用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只要处理好加速度的正负号,就求出视重。先通过简单的题目练习,再通过练习01年春季高考关于斜面上的物体加速上升的难题,培养解题的能力。复习圆周运动时,强调找出向心力的方法。分别从水平面绳的拉力提供向心力、竖直平面(最高和最低点)绳的拉力和重力共同提供向心力,分别列举单摆、锥摆、飞机拉圆弧、车过拱桥、细杆拴小球、小球沿圆环的圆周运动等,培养学生从中找出解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通过受力分析,找出提供的向心力,以指向圆心的力为正方向,把 “提供”和“需求”的建立等量关系。

  现在的高考题,用单一的知识点解题的较少,在第一轮的复习中,还必须通过基础题的练习,训练解综合题的能力。在综合提高阶段,通过解1995年广东卷和2006年全国理综Ⅱ卷中两道基本相同的高考题,题目都是质点在水平轨道进入竖直的半圆轨道再做平抛运动。这两道题能把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和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点综合,通过讲解、练习,可培养解综合题的能力。

  6、重视易错题的训练。高考既然是选拔性的考试,必有一定数量的题目是在区分度上做文章,考题常反映在平常考生易错或易上当的题目中。为了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命题专家独具匠心,千方百计引你上当。有些是习惯思维易上当,有些是基本知识点上由概念模糊易出错,有些是解题方法养成习惯造成有误。例如,04年湖北的一道考题,相同的力F拉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一个一端固定,另一个两端分别用力F拉,另外两个是分别拴着物块,一个在光滑桌面上,一个在粗糙的桌面上,比较弹簧伸长量。由于学生的习惯思维,很难判断出这四种情况,弹簧伸长量是相等的。又例如,在相同大小的推力F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都是S,分别在光滑、粗糙的水平面和斜面上,哪一次推力做的功大?象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习惯思维和概念模糊,从外力的总功或功率去思考,就做出错误的判断。06年高考全国理综I的第20道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要判断地面对他做的功。由于解题方法养成,习惯把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画在重心(共点),易误会“身体伸直”过程中重心有位移,支持力做功。只要把支持力画在接触面处,一想到“刚好离开地面”,支持力为零,就能准确判断: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复习到电场时,应对“知道一条电场线的方向”,比较同一条电场线上两点或三点的电势能、电场强度、电势的大小,进行讲练。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考生易误会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也减弱。06年全国理综II第20题,金属杆、光滑金属导轨和电阻形成闭合电路,垂直置于匀强磁场中,恒力F使金属杆运动,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在感应电流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或iE。考生易误会为是恒力F的功率。由于习惯思维,金属杆匀速运动时,拉力F等于安培力,外力功全部转化为电功,就误判为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F的功率。只要注意金属杆是“由静止开始运动”和感应电流i“随时间增大”,就知道F的功,一部分转化为电能,还有一部分产生动能增量,F的功率不等电阻消耗的功率。重视和加强易错题的训练,可以培养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重视物理实验,突出实验技能的培养。高考物理实验题约占14℅的比例,而历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失分率较高。原因可能是,实验仪器设备不足,物理课时少,只重视黑板上讲实验,少组织学生动手做分组实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有的,要达到实验的理论值,由于误差存在,不容易实现,给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其实,只要重视物理实验,认真组织学生动手做过实验,物理实验题比其他题目更易得分。2005年理综Ⅰ给出理想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R′和固定电阻,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它比教科书传统的分组实验多提供了一个与电源内阻接近的固定电阻,是命题专家独具匠心,发现教材对这个实验设计不足之处,须补充一个固定电阻R,正好测试考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滑线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要求闭合开关之前,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片必须使滑线变阻器阻值处于最大位置;闭合开关之后,又不能把滑线变阻器的阻值调至零。因此,为了防止电流过大导致损坏电流表和电源,必须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限流电阻。然而,测量出来的是电源内阻和固定电阻的总和,必须把测量值减去固定电阻值,才得正确答案 。有些考生误认为固定电阻R是多余条件。明明题目要求“用I1,I2,U1,U2及R表示”电源内阻r,就不应把它看成是多余条件。有些实验考题,还考连接线路和实验步骤,没动手做过实验,没长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考生在考场上就难应付这些实验题。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可以设计这样的考题: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路出现故障,怎样用多用表去检测故障所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对学生居有深远意义,尤其走出社会后,其技能,能力表现出来,如: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革新和创造能力等。

  (四)加强解题指导功能

  1、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2、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学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总之,对学生的试卷评讲要起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温故而知新;同时,又能引经据典,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既要讲出新意,吸引学生兴趣;又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拓展能力。应用数字资源进行物理试卷评讲都能起到上述功效,实现上述目的;这是常规教学所不能比的,也是常规教学的软肋。无论从知识容量、学习时间的限定、可供自学的凭证、知识类型的变换、应用方法的拓展等方面数字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不足之处是这样课堂缺乏随机应变的功效,基本上是按教师自己的思路进行一成不变的教学,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活动余地较少,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受限制,学习形式基本是看电影,失去了学习的主体作用;但恰恰常规教学却能克服上述不足。如果把上述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把课内和课外时间结合起来,把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数字资源在常规教学中有效应用将会在未来教学中表现出巨大魅力,试卷的评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八年级物理学习常用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