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佛山市惠景中学   彭 艳 梅

摘要:新课标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人才。”,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本文从创设历史探究情境、精设历史探究问题、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课等三方面探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历史探究情境、历史探究问题、历史探究活动课等。正文: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运用资料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它的根本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作为探究式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参考的探究主题,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学习,提供学生探究的资源库,跟进学生探究的开展、把握学生探究的深度、评价学生探究的成果,通过这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环境的条件,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开拓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及总结探究成果,使自己在探究学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一、创设历史探究情境,体验历史情感,感悟历史的真实。创设历史探究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探究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历史场景,从视觉、听觉、心理等多方面给予信息刺激,将抽象、枯燥、远离学生生活的历史事物及历史事件以形象可感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的真实。如讲《盛世经济的繁荣》,创设一个这样的历史情境:“假如我们乘时间隧道的快车来到唐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在这里,你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是农民、或手工业者、或商人、或官吏等,但要求符合唐朝经济生活的状况。”,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后,先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并整理,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创设的内容。下面是几位学生的发言。学生一:“我是唐朝的农民,我用曲辕犁耕地,用简车灌溉庄稼,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这位学生从农业的发展进行设想探究,同时他抓住了唐代农具改进这一知识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学生二:“我是唐朝时居住在江南的一个农民,在房屋前后种植了许多茶树,还专门研制了增肥的茶叶。”(唐朝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而且唐代以胖为美,符合唐朝的审美观。)学生三:“我是唐朝的商人,经营高档陶瓷,店铺里有唐三彩,有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从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来设想,突出唐朝制瓷业的高超水平。)学生四:“我是皇帝,穿着精美的丝绸衣服,到长安朱雀大街逛逛。朱雀大街可热闹了,有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士。(从唐朝商业的繁荣来设想,同时也反映了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反映了唐朝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学生五:“我是唐朝的大诗人,专门写诗歌颂唐朝的繁荣。我写过一首诗……”(从唐朝诗歌文化的繁荣来设想,反映了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 这节课,由于创设了历史探究情境,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二、精设历史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探求性,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在教学中,注意精设历史探究问题,特别是设计阶梯型、发散型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维,使学生思维的探求性得到很好的培养。  例如: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是反共反人民的,可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同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四个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2)西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或态度是什么?为什么?(3)“七七事变”后,他对日本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4)“八一三”事变后,他对中共和日本政策或态度如何?为什么?如讲《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其特点是短暂而繁荣。其中围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这一重点,精心设计如下探究问题:1、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2、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4、你如何看待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与我们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异同?    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渐展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同时巧设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开放性,不仅从多方面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更多的途径探求事物的本质,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三、通过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从而锻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综合能力。“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掘真理"。历史探究活动课以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为主要特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开展了如“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家乡的昨天、今天”、“重走长征路”等一系列历史探究活动课。其中如“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把短本分成四部:“少年文成公主”、“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部,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资料;任务布置后,全班同学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熟悉和排练剧本,后来在学校公开课时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剧,加深了学生对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的了解以及文成公主为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理解。

   

又如《家乡的昨天、今天》,我根据活动要求、活动目的,布置学生网上查找,社会调查、查阅书籍和报刊、访问身边朋友或亲人去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情况的变化,如:交通的变化、人们服饰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人们收入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等。任务布置后,全班同学积极准备。后来在展示活动成果时,有演华侨回乡投资办厂,为家乡做出贡献的短剧;有演农村人进城打工,不适应城市生活的相声;有演多年老朋友茶楼相聚畅谈生活变化的小品;有“三人行”电视节目评说等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通过开展历史探究活动课,将书本“死”的历史知识变为“活”的实践演出,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掘了学生自身的潜能,为学生如何学习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总之,探究式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需要一个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循着科学的方向,紧密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注释:1、探究:探索追究。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漕:指漕运,即河道运输;一渠:指大运河。参考资料:1、《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于春燕、王文丰主编 辽宁省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学历史创新教法——教学情景创设》  雒启坤主编  学苑出版社3、《历史教学实施指南》杨扬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陈泽滨5、《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   吴惠杰6、《中学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李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下对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探究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应结合学生特点分类施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