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政教处范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二

所属栏目: 政教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7-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第二部分  班主任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道德引领,自我认识  

案例:《偷水果与要水果》  

思想道德教育以主体自我发展、自我实践为宗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活动。该案例突破了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案例中,德育工作者改变了传统的德育灌输和指责式的教育模式,通过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有意识地融入社会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认识、比较、反思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这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有效措施。  

1、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而且,这些重要的日子,有的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全民族性的,有的是全校师生共同欢庆的日子,抓住这些契机,就可以引起同学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2、教育契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需要班主任用慧眼去发现,去捕捉。  

二、价值判断,自我选择  

案例:《我不想当值日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孩子是有自己的思维趋向的,班主任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他。案例中的班主任寻找了一种良好的途径,通过激励他人来冷漠他,刺激他。他一直以为自己很优秀,经过这样一刺激,看到其他同学也能做得很好,他骄傲的心受到了冲击,激发了对荣誉的新的追求。这样既锻炼了他人,又教育了小健,一举两得。每一位班主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一旦学生出现反常的言行,不可急躁,要从学生心理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主体——发展”性凸显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倡导德育过程中人的自主和选择。  

就案例而言,此时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不再是道德的权威,不再是道德的宣判家,而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他们的作用不是给予学生何谓道德真理,何谓正确的道德准则,而是设置某些道德情境,选择某些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道德实例,模拟某些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和实例中体验、比较、分析后果,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创造许多自我感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机会。  

(1)通过记班记、成长日记、摄录像等多种方式,记载、记录班集体成长过程的足迹。  

(2)倡导学生以《成长册》、《成长本》、《成长影集》、《成长CD》为载体,记录个人成长的足迹和感悟。  

(3)遴选以上素材,文字材料编辑成集,照片编辑成册,录像编辑制成光盘,成为学校或班级的育人材料。  

(4)定期发放给同学,组织阅读、观看,进行自我教育。  

三、道德实践,自我体验  

案例:《意想不到的转变》  

本案例中,老师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以下原因。  

1、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尊重信任不是放任自流。这位同学投机取巧,不做作业是错误的,不能姑息。只有严格要求他改掉这一错误,才是对他真正的爱。  

2、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有批评但没有辱骂,所以他对教师不反感,这就为后来的受感动而转变打下心理基础。  

3、这位同学写日记仅仅是为了向老师倾诉,没想到老师会大受感动,不但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写得好,还当着全体同学作自我检讨。  

4、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那么多同学的眼泪,让他看到了同学们的关心、尊重和包容,他感到不再孤单、不再悲观。因此,才能毅然甩掉思想包袱,融入到集体中,成为一名能自觉做作业的好学生。  

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在于改善个体的社会行为。在德育活动中不仅应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反思总结,自我评价  

案例:《奇特的“绿卡”》  

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天真、好奇、浪漫的心理。任何稀奇、古怪、从未经历的事情他们都感兴趣。因此,同学们对李光同学的做法,感到很新奇,有趣。因而,导致他们纷纷索取绿卡。作为教师不能遇事便火冒三丈,要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特长,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学生固有的道德行为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选择—行为—评价—再认识—再行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选择,对道德行为的后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总结得与失、对与错。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原有认识的重新建构,使之自主地向社会道德要求和规范靠拢。  

班主任要依据有关文件和有关研究成果,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构建出本班集体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人手一册,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向与动力。班主任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与学生个体自评为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定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使学生成为自己整体素质协调发展的主人。班主任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着眼过程、注意发展、鼓励创新、引导前进,要为评价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搭建平台。  

五、辅导矫正,自我超越  

案例:《用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德育必然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进行不同的辅导和矫正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认识到行动的自我超越,实现优化的德育结果。  

德育工作者、班主任要积极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及其成因,用适当的心理辅导方式改变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畏惧心理,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养成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和意识,正确地指导道德实践。  

总之,德育活动是一个“认知—选择—实践—反思—再认知—再选择—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性、发展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部分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  

一、抵制不良诱惑篇  

——别让“粗口歌”污染孩子纯洁的心”                       

(一)问题描述  

日常教学中,耳闻目睹不少学生在传唱粗口歌,有的甚至将其写进作文。例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队,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一对对;某某一回头,吓死河边一头牛;某某二回头,乔丹改行踢足球;某某三回头,哈雷慧星撞地球;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案例分析:  

 的确,教育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或自我意识,让他们表述自己的看法,给学生一个自身道德调节的时间。如此一来,老师再与学生讲道理,班会上大家再来畅谈粗口歌的危害性,师生就很容易达成共识,受教育者也更乐于接受并有意识地改正错误。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评判的过程,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一个自我道德选择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方法颇有成效。  

(三)评点与对策  

1、携手筑造防火墙  

班主任需要与家长配合,通过家庭会、告家长书、与家长们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粗口歌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  

2、用你的真情打动学生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幼稚和不成熟所造成的,是不应立刻作出道德败坏这个评价的。不妨耐心倾听学生说明事实的真相,把握和捕捉有利地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3、教育过程中需要休止符  

班主任不妨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留一些休止符,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垃圾文化的低劣。  

4、营造班级人文氛围  

通过开展运动会、联欢会、特长展示等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交往,让他们生活在思想意识健康的伙伴当中,努力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5、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  

班主任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那些正热衷于粗口歌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6、别忘了做个有心人  

发现学校周边校园商店有充斥着粗口歌等不良内容的音像制品时,应及时向学校或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协助治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二、学会诚信篇  

——让诚信在习惯中成为永恒                                             

(一)问题描述  

对中小学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不诚信,在这些不诚信的学生行为中,80%以上是由于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造成的。  

习惯是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告诉我们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重复和练习的结果。习惯有好与坏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诚信已被不良习惯所侵袭甚至吞没。  

(二)案例分析  

案例1:让诚信在习惯中成为永恒   

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身的诚信培养起了重大的作用,小叶在改变好习惯中赢得了诚信。案例2,3讲述了通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自身的诚信品质。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得知:习惯和诚信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好习惯坚持难,而一个坏习惯养成容易。要让诚信在习惯中赢取诚信。  

(三)评点与对策  

1、言传  

班主任可以不定期给学生讲一些良好习惯和诚信的故事。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诚信。   

可见,诚信的品质是在平时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养成的。人不能养成坏的习惯,好的习惯要保持,更不能在习惯中丢失了诚信。  

诚信是一个获得成功的优秀品质,而这种优秀品质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养成的。所以,要在习惯中收获诚信的优秀品质,必须从小做起,从小事情做起。  

2、身教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一定要高度重视。很难想象,一个经常丢三落四、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班主任会让他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3、写匿名信  

师每星期定时给生写一封匿名信,坚持一段时间,时间久了生就把一星期会定时收到一封信当成一种约定。   

4 、约定受罚训练  

班主任先和学生共同约定某种习惯活动,然后对违反的人包括班主任自己在内处以适当的惩罚。通过这种训练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并在这种习惯中培养诚信。  

5、共同监督改正不良习惯  

大部分的中小学生都缺乏自觉性,需要群众的力量去监督。很多学生不诚信行为都因为养成了坏习惯造成的。按时交作业是个好习惯,但很多学生为了这个好习惯,来不及做作业的就抄袭,甚至欺骗老师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就成了一个坏习惯,进而丧失的就是诚信。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一个监督机制,用学生自己来监督自己的许多行为,包括上面的交作业,可以定名为:望远镜里看伙伴活动。  

我们相信,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学生们一定会懂得:不要在习惯中丢失了诚信,而要在养成的良好习惯中去赢得人的信任。  

三、自我安全保护篇  

——让孩子学会逃生    

(一)问题描述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往往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经验,屡屡受骗,甚至受到严重的伤害。于是,父母谆谆教诲:不要相信陌生人。一些老师也是苦口婆心:不要与陌生人交往。这样学生就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与人交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又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去与人交往,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这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困惑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案例2中的小朋友具有高度的警惕性,能够抵挡住陌生人的诱惑;案例3中的小朋友不畏惧陌生人,与陌生人友好相处。无意中用真城信任打动了陌生人。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陌生人的目的难以得逞。  

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上述两件事,孩子们在面对陌生人的做法上有值得探讨之处。案例2中学生李某对陌生人存有戒心,加以排斥,拒绝和陌生人接近,这也许是保护自己的一种基本有效的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对陌生人采取回避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如果拒绝,就失去了受他人帮助的机会。  

案例3中小朋友付出了自己的一份真城与信任。如一轮明月,照亮了对方阴暗的心田,使自己免遭一场灾难。但如果人贩子残存的那点善良之心在那一刻没有被小孩的一颗纯洁的心所唤醒,那小孩子的命运结局就将难以预料。  

(三) 评点与对策  

1、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保持正常的心态和他人包括陌生人交往?  

(1)避免两个极端:对陌生人轻信,草率;对陌生人回避,退缩。  

(2)假如你落到坏人手里,要想尽办法与其通过语言沟通搭上情感的桥,让他感觉你是活生生的人,这样你就可以感化他甚至打动他。  

 

      

(3)依法自律,依靠法律防止和制止侵害。  

(4)相信人间充满美好的真情,用积极的心态去与周围的人、包括陌生人相处。  

(5)遇到凶险时,应依靠智慧解救自己。  

2、为学生支招  

(1)学生一人独自在家里电话铃响了         

(2)学生独自在家时。此时门铃响了  

(3)情境: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陌生人与其对话  

(4)情境:学生在学校,有陌生人要将他带走  

四、新型师生关系篇  

(一)问题描述  

根据《中国教育报》最近就中小学师生关系问题所作的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在回答你觉得自己有心里话最想找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8%;而在教师问卷中,回答在与学生交知心朋友问题时,61.3%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和所有学生交朋友,有69.8%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在一起很愉快和有愉快的感觉。  

由此可见,教师的自我感觉和良好愿望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  

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却是缩小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其一,师生关系淡漠化。  

其二,师生关系紧张化。  

其三,师生关系利益化。  

(二)案例分析  

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们有这样的咸叹:我尽一切可能去关心、帮助每一名学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而这帮学生怎么就不理解呢?这其中就有思想观念、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了。  

1、传统的师生关系过分强调了抽象的理性世界  

在现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首先是作为感性的人,也就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其次才是理性知识的追求者和思考者。殊不知,作为教师的你如果不是真实的鲜活的,而是一架只会吐墨水的机器,那么学生就会远离你,你就会去血肉,失去灵魂。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因素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应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威信的高低。而人格因素则是教育者在与学生相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现出来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年龄越大,越看重教师的职业水平和人格魅力。  

3、教师的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与学生真心诚意交朋友,让他相信你,尊敬你,与你无话不谈,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付出情感,付出代价的。  

(三)、 评点对策   

1、以心灵赢得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需要坦诚。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用真挚的爱去感染学生。以诚育人,以诚服人,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当我们把爱心和坦诚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朋友了。  

2、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这样的心理交流文章:班主任,我想对你说,假如我是你,老师,你应该这样教,我的苦恼,等等,让他们畅所欲言,哪怕是说出我们的缺点和工作的方法不当。同时,我们也一定要为学生写回言,写上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关心,我们的想法,也写上我们的含有鼓励与表扬的问候。  

3、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如果是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班级事务管理,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那么解放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口了,还有他们的脑。  

4、找回感性世界这一失重的大陆  

这个具有不良本性的朱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就不是单纯的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让自己和学生自我表现中进行对话,在无声的情感交流中达成师生之间的默契,他们的师生交往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教育教学中的机械操作,即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管理与被管理。获得了对自我、对生活的激情,师生的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完美地统一起来,生活和求知融为一体,师生关系不再被动地从属属于教学,而是滋生了内在的生命。  

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师们: 谁也不觉得你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就不会有4.8%与61.3%的落差了。  

相关链接    

学生心目中最喜欢怎样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每一位学生。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戏弄。  

3、耐性。她绝不会放弃,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  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   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   每天她会带回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至单调。  

8、良好的品性。   我们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 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有赖于她。  

10、坦率。 当她发觉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的方法。  

11、宽容。  她装着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教学策划艺术。  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到是因为她的指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方案    下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班主任培训资料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