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24课赤壁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人:  :    授间11月   日牧《赤壁》教案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尝试了解诗歌的意境。3.熟读并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歌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主 备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诗人牧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时期。在晚诗坛上,他与商隐被合称为“后”,人称“小”,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二)朗读诗歌 (三)解题  1、赤壁简介: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瑜大败操处,现在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2、赤壁之战:略 3、这是诗人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四)了解诗的内容 1、词义解释  略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诗句的含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瑜实行火攻,打败了军,东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操所霸占。(教师):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破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代诗人写诗作文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汉代人和事,以汉代一样。现在牧所在地是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瑜打破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瑜侥幸战胜操一战。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

 

第24课赤壁教案
上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下一篇: 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