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针的含义;概括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2.过程与法:通过自学完成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二、教学重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针的含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京条约》《条约》《辛丑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不平等条约签约现场图片师生:共同回顾旧中国外交的窘况,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学生:归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并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果呢?当时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困境呢?学生回答。分析:苏美两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不同的原因?(二)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阅读课本82页并解决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提出者是谁?内容有哪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时候得到确定?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延伸:问题的由来——中印边界争端。2.万隆会议:学生:看视频《万隆会议》思考如下问题: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会议的地点?会议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意外情况?面对这种意外,总理提出了什么针?有作用?学生:结合视频看课本83页,回答问题。合作探究:“求同存异”针的提出为什么得到与会各国的欢迎?亚非各国“同”在哪里?“异”在哪里?联系现实“求同存异”在日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含着什么道理?思维延伸: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你认为国家有无外交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有更好的发展?(三)小结:出示:总理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的史实,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总理的评价。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2
上一篇: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秀教案二    下一篇: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