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23课马说教案3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三课《马说》教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而、虽、之、以、食、是、见、等、安、策、临、其。 (2)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过程与法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感受千里马的不幸遭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重视人才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栋之材。 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教学: 一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音,教师课上检查。 2、阅读课文,查字典,查资料,看课文注释翻译全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768—842),字退子,南阳(现南阳县)人,代著名文学字。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氏先人原是昌(今属)的大族,因而他自称昌,世称昌。他的作品集叫做《昌先生文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的散文家之一。 所处的中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2、导语。 本文以“千里马”为题,通过千里马的命运,阐述了封建社会中大量人才得不到赏识这一现象,表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那么,到底怎样将千里马的命运与人才的命运相联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板书)。 3、解题。 《马说》是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4、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乐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面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宵。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三、正课 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理解全文大意。 1

 

第23课马说教案33
上一篇: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26    下一篇: 语文八下《马说》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