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8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沉郁顿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们以“沉郁顿挫”四字来形容甫诗作,一般来说,“沉郁”主要指其诗的意境思想,而“顿挫”则是用来形容其创作手法。具体来说,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而在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恰好能够体现他的这一特点。在这首诗中,涵盖了诗人自身生活的穷困,所遭遇的人情凉薄,而这一切又都被他放在了国家丧乱的大背景中,因此就有了更加深广的意义,更加沉痛的思索,恰恰表现了“沉郁”的特点。在这样的处境之下,诗人依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这是既对儒家“安无倾”的理想的诠释,又是苦难生活中不灭的追求。霍松林先生称之为“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作者在此完成了诗作的思想与情感的转变与升华,从而体现出“沉郁”的特色。同时,这一特点在诗作的音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前五句写“秋风破屋”,句句用韵,一气呵成,表现了风势之大,也同样衬托出了诗人的无力。中间五句写“群童抱茅”,“力”与“息”,“贼”与“得”押韵,均为入声字,语音短促,不仅承接了上文的无力,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沉痛。后八句,写“秋雨摧屋”,其中“色”“黑”与上文“贼”“得”同韵,亦承接了上文的沉痛之情。尽管八月的成都并不寒冷,但草庐为风所破,已无法遮挡暴雨的侵袭,内心的无奈与痛苦由此而出。其后“铁”“裂”“绝”“彻”同韵,亦为入声字,诗人在这里将对家人的愧疚、对前途的迷茫和国家的沦丧合为一体,痛苦的程度被一步步加深。在诗歌中,仄声韵一般表现感情的激荡,而入声字短促,更能突出情感的跌宕,诗人在诗作后半部皆押入声韵,内心的激荡被重重地渲染了。而在诗作最后,“间”“颜”“山”押韵,为平声韵,再合以“广厦”“千万间”“大庇”“欢颜”“安如山”等表现“阔大境界”的词语,正如霍松林先生所说,“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而“屋”“足”通韵,均为入声字,此时出现则表现出了理想的坚定。通过韵律的变化,诗人不仅完成了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升华,也让诗句的自身的节奏与韵律在此走向了激昂的巅峰。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甫的生平事迹来解读诗句中涵的家国之痛,而在朗读中,虽然我们不需要让学生读出入声字的声韵,但可以提示他们改变朗读的节奏,以节奏的快慢,配合声调的高低来体现诗句情感的起伏迭变。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式翻译——首先将诗诗句中可以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诗句简单翻译出来,再随着教学的进行,要求学生将诗句中体现的情感与思考一一放入所译的诗句,最终以此来体会当茅屋为秋风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8
上一篇: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3    下一篇: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精品教案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