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唐诗二首》教学建议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诗二首》教学建议一、整体建议  1. 教学时间:2。  2. 要特别重视诵读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古体诗形式上的特点和两首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而不能脱离诗歌情境灌输知识。  3. 两首诗的叙事性较强,可以考虑采取改编故事或课本剧的式,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导入。  回顾甫的生活经历和此前学过的甫的诗歌,特别是写安史之乱期间的诗歌(如《春望》),引出本诗的写作背景(括对甫草堂的介绍)。  2. 诵读品析。  这首诗篇幅较长,至少要读10遍才能当堂成诵。可以采取“整体朗读—分细读—整体背诵”的式进行教学。  (1)整体朗读。  整体朗读,一面是正音,另一面是帮助学生整体感受古体诗的特点,特别是节奏、韵律面的特点。古体诗在节奏、韵律上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节奏面,也要讲究停顿,比如本诗以七言句为主,仍遵循“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而九言句可视为七言句的延长,按照“二/二/二/三”的节奏来读即可,有时根据意思的断续也可以做“四/二/三”或“二/四/三”的处理。押韵面,古体诗换韵,而换韵有时还标示着内容的转换,这一点在本诗中也有体现。需要注意的是,由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句子看起来并不押韵,其实在代是押韵的,比如“俄顷风定云墨色”和“秋天漠漠向昏黑”,“色”和“黑”均为入声“职”韵字,这一点向学生简要说明即可,朗读时仍要按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读(有的地区也可以尝试用言来读),不要强行叶韵(如将“黑”读hè之类)。  (2)分细读。  分细读,要把想象、品析、朗读有机结合。  这首诗画面感、镜头感极强,可以首先让学生读一遍,通过想象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再读一遍,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词句,理解诗人情感;最后带着感情反复朗读两到三遍,基本就可以背诵了。  第1写狂风呼啸吹走茅草。这一句句押韵,本身就给人一种急促的压迫感,而且韵脚又都是开口呼的平声韵,仿佛令人听到阵阵狂风呼号咆哮。“怒号”“卷”“飞”“渡”“洒”“挂薻”“飘转”等词语要重读,要读出狂风的威势,也要读出诗人目睹屋上茅草被狂风吹走的痛惜和焦急。  第2写群童抱茅而去,诗人空自叹息。这一应重读“欺”“老无力”“忍”“公然”等词语要重读,“呼不得”“自叹息”应读得缓慢,读出诗人因“老无力”而遭受一群孩童欺侮的愤懑和无奈。  第3写“屋漏偏逢连夜雨”,由愤懑无奈转向悲凄愁苦。这种悲凄愁苦又不仅限这一夜,也不仅限个体的遭遇,而是由“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扩展到对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和

 

《唐诗二首》教学建议
上一篇:《卖炭翁》反思    下一篇: 《唐诗二首》教学重点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