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及性质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这节课我采用了活动课的方式。因为这个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班级,喜欢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而且,对于函数,学生在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对于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已经形成了概念,所以对二次函数的研究不会毫无方向,适合探究活动。

  在的第一个环节,我简单让学生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让学生说出下一步要研究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从而引出课题。在实际上,这一环节的实非常成功,唯一的不足就是在回忆时可以叫一两个同学来回答问题,这样会比全班齐答效果更好。

  下面是活动1,我简单让学生回忆了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并让他们在坐标纸上画出的y=x2函数图像,然后观察图像特点。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够输出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变化趋势、最值这五个关键点,并能够从代数角度尝试解释,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我的预设是学生会很容易发现y=x2图像是一条曲线,我再来给出他们“抛物线”的概念;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图像是对称的,并从之前列的表格中进行解释,我再来将他们给出的解释一般化,证明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图像过原点,且原点在图像上是一个特殊位置,但是对于这个位置的特殊之处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时我会先让学生观察函数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说出“原点是最低点”,然后再引导学生从“高低”过渡到纵坐标的“大小”,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最值的情况,最后小结原点是体现变化趋势和最值情况的特殊点,从而给出“顶点”的概念。

  然而,在实际中,学生出来原点是最低点之后,却很难出来最值情况。我的引导语是“点的高低说的是图像上的事,那么体现在坐标上它有什么特点呢?”但是学生没有什么反应,最后是我直接告诉他们的,他们才恍然大悟。我和几位老师和领导进行交流,发现学生在二次函数这一章才第一次接触到最值,所以这个地方应该作为一个小的难点来处理,从“原点是最低点”到“在原点处取最值”仅仅靠那么一句引导语来过渡显然是不行的,而且这个引导语也不是很明确,如果换成“图像上点的纵坐标的范围”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而且,除了上述五个我希望让学生发现得到的特点之外,学生还说了很多别的特点,比如“同一个y值有可能2个x值”,其实这个特点完全可以归类到“关于y轴对称”中,稍加解释,就可以让学生对“关于y轴对称”理解的更加透彻;再比如“图像是呈二次增长的”,完全可以回到解析式,或者和“形状是抛物线”进行结合,都能使教学更加立体。关于这些的随机应变的,我还要加强。

  然后是活动2,我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每组每人随便给a值,画出y=ax2的图像,并在组内进行探究,发现图像性质。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发现a的正负决定图像开口的方向,a的大小决定图像开口的大小,并能够从解析式角度进行解释。我的预设是关于开口大小、开口方向的规律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但对于如何从代数角度进行解释会出问题,尤其是“|a|越大,开口越小”的代数解释。关于这一点,我会让学生先说出a>0时的代数解释,引导学生说出“点离x轴越远,开口越小”,再从“到x轴的距离”过渡到“y的绝对值”。

  真实中,这个环节出乎了我的意料。在进行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组都很快得到了这两条规律,然后在思考如何从解析式角度进行解释,有不少的学生已经迫不接待地和我分享他们的证明过程,最后,我叫了一个组的代表把两条性质和两条证明全部展示出来了。但是,美中不足就是在学生代表展示完他的研究成果后,我并没有进行小结式的归纳补充或升华,其实不管学生回答得有多精彩,作为教师,都是要把学生的回答当着全班的面再进行强调的。而且,我应该多叫几个组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能够照顾到全班大部分的同学,而不是显得只给这一个小组进行解答。这些问题都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一个环节,我进行了总结升华,一共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哪些性质可以合为一条?”,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变化趋势、最值情况、所过象限都是由开口的方向决定的,它们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将它们归为一条;二是“哪些是共性?哪些是特性?”,然后用几何画板演示,当a变化的时候,二次函数图象的形状、对称轴、顶点不变,变化的是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a的正负和大小分别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在实际中,这个环节实地非常成功,学生的反应非常快,都在进行积极思考,从之后那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是不错的。不足之处在于马上下课了,班级内的气氛有些浮躁,我没有适时地进行管理,应该在进行总结之前就让全班安静,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这里,否则总结得再好也是徒劳。

  总而言之,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汇报课,我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仍然很多,比如备认真剖析重难点并给出对策,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尽可能多的预设,再比如注意时刻关注的氛围,及时进行管理等。还有板书、教态等细节方面,我也要改进。总之,再接再厉!加油!

上一篇:圆的切线不足与反思    下一篇: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教学感悟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