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反思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反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的内容很乱,如果串成“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两条线来讲的话就很清晰。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这部分内容的难度,我还是选择按照教材顺序来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内容很散,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我起了三个小标题:民族交往中的冲突、民族交流中的融合、民族交融中的发展,用民族关系把教材中的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个子目串了起来,这样一来主线就非常明确。我在每一页PPT中都显示了学习目标,让学生时刻明确学习目标,也提醒我自己教学活动要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这种整合教材的方式和出示学习目标的方式也得到了教研组内各位老师的肯定。这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室后面坐了一二十个老师听课,我们班学生都紧张得不行,我原本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看到没有人敢举手回答问题,我也被这种紧张的氛围传染了,而不是努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放松状态,导致整节课的推进速度过快,没有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所以这堂课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的“一言堂”。就像蔡锴老师说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要学会调控自己的和学生的情绪。我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淝水之战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战争过程比较有趣,相关的成语典故也有很多,我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思来想去,最后加上了一个大约2分钟的视频,讲述淝水之战的过程。但是根据上课状况来看,视频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归纳淝水之战的相关史实时还是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来回答的,这一点在评课的时候也有老师提出了质疑。在讲到淝水之战东晋战胜前秦的原因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想过要把它删掉,因为我怕课堂上学生不能准确地联想到教材中的相关提示,会答非所问。结果上课的时候真的就一言成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回答出了“民心”。付老师说这个问题的设置有些不准确,太具有跳跃性,学生可能会反应不过来,应以淝水之战中东晋胜利的原因作为过渡,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本课的重点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所以我花在这部分的时间也最多。在讲到北魏建立时,我设置了“历史小导游”活动,让同学把北魏建立的相关史实补充完整,有些老师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仍存在问题。裴老师说应该把鲜卑族空出来让学生填,因为拓跋部并不是考试的重点,此处的确是我考虑不周。我为了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设置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些困难,你会怎样解决?但是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想要的答案,何一帆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把这个问题删掉,直接联系到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在讲到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时,我出示了两则材料以说明“增强北魏的实力”这一作用,但颠倒了轻重,改革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促进了民族交融”,但我仅仅用一句话就带过了。本课的难点是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材中用大段的文字进行了表述,我选择了很多图片材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但是对教材中的图片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没有好好进行利用。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对我国最主要的影响是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着重强调这一点,而不是说那些大而空的套话。我在小结部分用图示表示,又带领学生回顾了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检验了学生对需要识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一直相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次公开课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继续改进教学,争取下次取得更大的进步!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反思
上一篇:《北京人》教学反思    下一篇: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