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木兰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乐府双璧”。《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本单元主要体现了家国情怀。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木兰诗》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木兰诗》作为一首乐府民歌,不仅具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且具有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木兰作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不仅“忠孝两全”,更具有女儿家特有的情态。在授课过程中,会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重难点,进行一一赏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所以可以采用各种朗读方法、评价方式,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七年级又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很有限,品析语言、分析手法及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指导,进行有效的训练。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其质朴生动等的语言特色;(重点)
2.掌握重要文体常识,学习互文、叠字等写作手法;(重点)
3.了解民歌的特色,能够自主诵读与赏析。(难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赏析重点语句,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人格精神;(重点)
2.诵读文本,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体会其质朴生动等的语言特色;(第一课时)
2.掌握重要文体常识,学习互文、叠字等写作手法;(第一课时)
3.赏析重点语句,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人格精神。(第二课时)
【教学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色,能够自主诵读与赏析。
【教学准备】
搜集花木兰故事的相关素材,查找乐府民歌有关的资料。
【学习方法】
朗读法、情景营造法、自主赏析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导入
疫情当前,千千万万白衣天使坚守一线。日照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甄潇出征湖北前,面对6岁儿子哭喊“我要妈妈”时,忍着泪水说道:你要妈妈,但千千万万的病人也需要妈妈呀……潸然泪下中,我仿佛看到了当代“花木兰”的柔情与刚毅。“谁说女子不如男”,说的就是花木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府民歌《木兰诗》,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赏析人物形象,体悟木兰杀敌立功背后柔婉尚美的女儿情态。
  • 文体常识
1.《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共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 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十二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每大类都有总序,每首乐曲有题解。
2.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3.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三、字音辨析
机杼(  zhù  )   军帖(  tiě  )
可汗( kè hán  )   金柝( tuò  )
鞍鞯( ān jiān  )   戎( róng )机
辔( pèi )头    燕( yān )山
胡骑( jì )   傍( bàng )地
四、教师范读,赏析特色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木兰诗》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如与句式本身有何关系;与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何关联)?
  • 分析诗句,赏析特色
  • 朴素口语与工整律句的完美结合
1.朴素自然口语的运用
原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赏析:亲切自然,口语化表达,情感流露真实贴切,增加情节的真实性。
2.对仗工整,精妙绝伦的律句运用
原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讲求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气势急剧,营造一种苍凉、紧张的氛围。
  • 句式灵活,以五言为主,掺杂七言或九言
以1、2及3自然段为例。第1、2自然段多是五言一句,第3自然段掺杂了七言(如“不闻爷娘唤女声”)及九言(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
朗读或演唱起来有何好处呢?
《诗赋研究的语用本位》中对乐府诗句式的特点论述道:“一言未足抒怀、二言殆可成语、三言尚且短促、四言优婉简质、五言坚整简练、六言软媚平衍、七言纵畅有致。”由此可见,五言和七言的节奏就比较灵动,变化也较为自由,句子中单字的位置变化就产生了不同的诵读节奏,而在表达意义上形式也更为丰富。《木兰诗》将五言与七言(或九言)组成不同句式,显得灵活多变,缓急有序,既满足了古时民间歌谣合乐而歌的需要,也使吟诵起来更加的生动活泼,灵动和鸣。
  • 互文、叠字等手法的运用
叠字:顾名思义,就是将单字叠合起来运用。
例句:1.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及“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溅溅”与“啾啾”。
“唧唧”、“溅溅”与“啾啾”,这几个叠词分别描摹了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水流声及马叫的声音,起到了摹状貌的效果,表达的意象更加贴切,并且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因此,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诗歌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含义,两者相得益彰。
  • 总结概括,把握特色
1.乐府取材于民间的歌谣创作,多是合乐而歌的故事,篇幅较为冗长且情节起伏跌宕;
2.乐府的语言讲求“自然”,但也不乏铺陈与渲染;
3.形成了独特的韵律节奏,构成了各种稳定的句式,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但是也不乏其他句式;
4.善于运用反复、顶真、互文、叠字等写作手法。
七、内容回顾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就是文化,就是学习过程中审美赏析的切入点。这节课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从“朴素口语与工整律句的完美结合”、“句式灵活,以五言为主,掺杂七言”及”互文、叠字等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剖析了《木兰诗》作为一首民歌独具的质朴生动、明朗上口的艺术魅力。
八、拓展研究
1.熟读成诵《木兰诗》;
2.积累《战城南》、《上邪》、《江南》这几首乐府民歌,进一步体味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3.完成第一课时的练习题。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导学案    下一篇: 《木兰诗》第一课时 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