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古往今来,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描写月亮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大家想一想,你能举出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吗?动动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今后你们还会学到很多有关“月”或其他意象的诗句,要注意积累。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同学习苏轼的一篇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月下美景的?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和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极富才华,刚直不阿,仕途多有不顺,屡遭贬谪,但仍能乐观豁达。走进作者你对苏轼了解多少呢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呢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1.品“美文之意”——疏通文意识记文言词汇2.赏“月色之美”——学会景物描写的手法,背诵课文3.悟“闲人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目标品美文之意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字词一读读准字音检查朗读效果Xìnghéngbǎiwú荇横柏吾Suìqǐnyǔzǎo遂寝与藻听录音学朗读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二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听录音学朗读①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月色入户④遂至承天寺⑤怀民亦未寝⑥积水空明:⑦盖竹柏影也: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形容水的澄澈)(原来是)(于是、就)(只)(罢了)(睡)三读懂字意要求:展示朗读,听读后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抢答谁的文言知识更扎实四读通文意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翻译接龙赏月色之美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被贬心情不好二、月色很美找出本文描写月色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悟闲人之情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情感?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人?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

 

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2
上一篇: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PPT    下一篇: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3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