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3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碧水.月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解题----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很大。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7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073)走近苏轼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发,被捕下狱,差一点掉了脑袋。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被贬谪,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一、朗读课文 (一)找生字、读准音解()衣藻荇()遂()至未寝()柏()树藻荇()jiěxìngsuìqǐnbǎizǎo(二)断句提示:(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将要门高兴的样子走动想到、考虑到游乐于是,就一起散步二、看注释、通文意……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纵横原来是只是,不过罢了(二)翻译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3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0    下一篇: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