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九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能熟读成诵,体会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学习重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能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1.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2.写作背景: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3.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4.扫清文字障碍二.新课导学(一)自主学习:A读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画出生字词,注意句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解衣欲睡无与为乐者交横遂至藻荇竹柏学习过程自由朗读,组内读,个别读,齐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B译1.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解释加点字词)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全班讨论,落实翻译.C背:竞背课文(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文章写了那些内容?庭中散步、庭中月色、月下感慨2.作者下月景有何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月光的清澈透明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大胆想象:面对这样的月色,这样的夜景,这样的政治遭遇,苏轼和张怀民会聊些什么呢?四.学习评价:当堂检测A:1、文学常识填空:《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谥号,眉州眉山人,(朝代)著名、。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为“”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词风。2、给加点字注音: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藻()荇()交横竹柏()影也解()衣欲睡积水空()明学习过程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欲:(2)欣然起行欣然:(3)遂至承天寺遂:(4)盖竹柏影也盖:(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7)念无与为乐者念:(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4、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5、翻译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当堂检测B: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习题。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有,侧面写月的句子有。2、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五.作业布置:1、默写课文。2、收集与月有关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九
上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七    下一篇: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八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